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

是很多家庭的里程碑式事件。

但嬰幼兒的牙齒剛剛萌出,礦化程度很低,非常容易因爲不正確的餵養方式,或者家長的忽略而出現齲壞。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旦牙齒萌出就可能開始長蛀牙!

一歲半寶寶

牙齒佈滿黃斑、黑洞

在兒童口腔科日常臨牀中,專業的兒童牙醫常常接診到非常非常年幼的小患者,比如一個一歲半的女寶寶,寶寶已經長出的16顆乳牙裏外兩面,從靠近(牙齦的)牙頸部到(牙冠處的)切端,佈滿了點點黃斑、黑洞,上門牙上尤爲明顯,甚至剛長出的大牙也沒有幸免。

兒牙醫生檢查後確定,她得的是“重症早期兒童齲”。

由於乳牙的牙釉質礦化程度不太高,不如成人的牙齒堅硬,更容易產生蟲牙。

如果寶寶在乳牙萌出過程中沒有好好刷牙,比如夜間頻繁喝奶但沒有做好口腔清潔,食物會粘附在牙齒表面,悄悄發酵,逐漸侵蝕小白牙,造成牙齒表面的釉質的脫落,牙齒的崩壞,乃至於牙神經感染、壞死。

寶寶的牙齒

比你想象中還脆弱

1、寶寶才 1、2 歲,不太會得蛀牙吧?

2、乳牙再怎麼爛,換牙了就沒事了啊

其實,乳牙要在寶寶嘴巴里待 6~10 年,不好好護理,就容易導致蛀牙、炎症、錯合畸形,不只會讓寶寶痛到哭,影響寶寶在這個時期的咀嚼功能及營養攝入,還會影響恆牙發育。

而且,笑起來露出一口爛牙,並不美觀,還會影響寶寶的自信。

總之,小時候牙齒不好,新牙也會被影響,所以乳牙有蛀牙要及時治療,不要消極拖延試圖等到換牙。

因此早在寶寶牙齒萌出前,新手爸媽們就應該開始學習正確的養護姿勢。

0~6歲:護理牙牀,迎接第一顆牙

我們常說的蟲牙就是蛀牙,也叫齲齒,但蛀牙並不是蟲子咬的,而是細菌代謝碳水化合物產酸將牙齒腐蝕導致的。

所以,不管寶寶長沒長牙齒,都該保持口腔清潔。

• 餵奶後清水清潔口腔,每天早晚用乾淨的溼紗布、棉籤或戴乳膠指套清洗寶寶的口腔黏膜。

• 每週至少清洗一次寶寶的玩具,防止病從口入。

6 月~3 歲:乳牙萌出,開始護牙

• 牙齒萌出後,就要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刷牙了,一天至少兩次 ,對不願乖乖刷牙的小寶寶,爸媽們可以採用膝蓋對膝蓋方法幫他刷牙。

• 清潔工具可以選擇指套牙刷、小頭的適合寶寶的軟毛牙刷 。

• 使用含氟牙膏,用量控制在一粒米大小 。

• 兩顆牙齒並排長出後,要用牙線清潔寶寶的牙齒。

• 不要讓寶寶含着奶瓶睡覺,儘量少夜奶(1 歲之後要戒除夜奶),這很大可能會導致蛀牙。不建議1歲以內的寶寶飲用果汁或飲料,高頻率使用磨牙餅乾和高含糖量的食物也容易導致齲齒。

• 經常觀察牙齒的發育狀況,並在第一顆乳牙萌出後或1歲之內開始第一次看牙醫,並制定規律的牙科常規保健計劃。

6 歲以後:換牙期,更要護牙

• 培養和成人一樣正確的刷牙方式,推薦使用巴氏刷牙法,並且保持每次刷牙 2~3 分鐘,同時使用牙線。

巴氏刷牙法的幾個要點:

1、刷毛 45 度朝向牙齦和牙齒交界處,輕輕用力;

2、保持小幅度(2~3 個牙齒爲一個單位)水平顫動;

3、刷到每個牙齒的各個可以刷到的面。

• 如果乳牙遲遲沒有脫落,應及時帶孩子去看牙醫,否則乳牙滯留會阻礙後繼恆牙在正確的位置萌出。

• 每年看一次牙醫,發現蛀牙要及時治療。

• 確保牙齦健康,發現牙齦變腫、出血、顏色異常,及時就醫。

• 對於齙牙、地包天、牙齒排列不齊等牙齒畸形問題,可以開始尋求口腔早期矯治醫生的幫助,進行早期矯治和正畸治療 。

牙醫建議

請帶寶寶進行早期口腔檢查

美國兒童牙科學會(AAPD)及美國兒科學會(AAP)推薦,建議在孩子滿1歲前或第一顆牙萌出時,就該第一次去看牙醫。

該階段的檢查並不單純是檢查牙齒的問題,而是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口腔保健習慣,改正不良的餵養習慣,併爲後續的定期口腔檢查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比如:

家庭預防保健如刷牙、使用牙線、用氟要點等;

孩子的第一次齲風險評估;

關於吮指、安撫奶嘴使用等習慣的相關知識;

關於預防孩子口頜面外傷的建議;

口腔相關的營養指導;以及孩子的生長發育相關知識;

……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預防齲齒的發生,“預防“永遠是口腔科普者的永恆主題,和家長們一起爲孩子的口腔健康而努力。

你家小孩的牙齒還好嗎?

本期微坐診,我們特意邀請到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周媛,來與我們聊聊小孩子口腔清潔與健康的那些事兒,在今日的15:00-16:00進入直播間,即可與周媛醫生在線交流。

文章來源:丁香媽媽、兒童口腔健康管理

編輯:懶懶

圖片來源:123rf、soogif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