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爲什麼互聯網的未來將是元宇宙?

NEXTMIND

前不久,知名饒舌歌手Travis Scott在遊戲《堡壘之夜》中開了一場虛擬演唱會,超過1200萬人同時觀看,創造了大逃殺類遊戲最高觀看次數的紀錄。

也許在很多年後,這件事會被寫入教科書,老師會對學生這麼說:“Travis Scott讓更多人接受並喜歡上了元宇宙(metaverse),雖然他們當時不一定知道元宇宙是什麼。”

1992年,作家尼爾.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寫了一本小說叫《雪崩》,在這部小說中,人類通過軟件代理人,在一個虛擬三維空間中生活。史蒂芬森將這種現實世界的隱喻稱爲元宇宙。

從概念上講,元宇宙結合了互聯網、遊戲、社交網絡和虛擬技術,爲人類進行數字化創造奠定了基礎。而當這些技術融合在一起時,又衍生出一種全新的、身臨其境的數字生活。

這就像你在現場觀看Travis Scott的演唱會,與在遊戲中觀看是完全兩回事,後者的體驗充滿了數字快感,讓人彷彿活在了未來。

在人類進入元宇宙前,有三個階段,第一個是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成熟,這奠定了硬件基礎。

互聯網的產生是革命性的,它將電腦和用戶聯繫在了一起,從此人和人的互動開啓了一個新的“維度”,在這個維度上,人類相互交換的是被電腦處理的“信息”,而不是“自然語言”。

第二個階段是社交網絡,它將用戶聚合在一個公共虛擬空間中,允許用戶私下交流,這其實爲元宇宙打好了框架,即將現實的社交網絡投射到互聯網中,並依靠電腦算法設立規則。

因此,虛擬社交網絡和現實社交網絡大相徑庭,舉個例子,你在現實中的社交行爲不可能對誰3天可見,更不會閱後即焚,但通過算法,這一切成爲了可能。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社交網絡,都只是一種簡單投射,它既沒將虛擬世界準確地投射到物理世界中,也沒將虛擬世界投射到更深刻的感知中。

但有了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混合現實(MR),這兩種投射都變成了現實,AR可以將數字信息覆蓋併疊加到物理環境,VR則能讓你感受栩栩如生的數字世界。

可以這樣說,AR和VR是完美的技術途徑,它們就像兩把鑰匙,共同打開了元宇宙的大門。

至於遊戲,它是實現元宇宙的場所,至少在初期是這樣的。遊戲能提供難以置信的互動方式,在那裏人們更願意花錢,更願意放下現實世界的自我,也更願意心無雜念地沉浸其中。

那麼,元宇宙的世界會是怎樣呢?

首先,你的現實世界身份不能代表你在虛擬世界中的身份,你能做的事和經歷只會受到想象力的限制。

舉個例子,未來人們可以通過VR在虛擬遊戲世界中工作,賺數字貨幣,然後在現實中兌換或者直接使用;人們也可以在虛擬世界中上學,拿到畢業證書,然後找工作;人們甚至可以在那裏合法結婚,並且處置任何數字資產。

總而言之,你在現實世界中做的很多事,都能在虛擬世界中上演,兩個世界時而相互平行,時而相互影響。

隨着我們不斷更新硬件並挑戰摩爾定律,元宇宙將變得越來越接近真實世界,並催生出一個難以置信的數字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