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外媒inverse介紹,哈佛大學研究夢境的心理學家迪爾德麗·巴雷特博士(Deirdre Barrett)表示,研究表明大多數人在夢中不能閱讀,也完全喪失了語言能力,這似乎與大腦語言領域的活躍程度大大降低有關。舉個例子,一些人聲稱能夠逐字記住夢中的語言,儘管它們在語法上有意義,但包含的詞組彼此之間並不完全匹配,這種結果通常發生在患有“感覺性失語症”的人身上。

夢被認爲是與潛意識溝通的橋樑,我們似乎可以在夢中爲所欲爲,甚至做一些違揹物理定律的事,但有什麼事情是我們在夢中都做不到的呢?

據外媒inverse介紹,哈佛大學研究夢境的心理學家迪爾德麗·巴雷特博士(Deirdre Barrett)表示,研究表明大多數人在夢中不能閱讀,也完全喪失了語言能力,這似乎與大腦語言領域的活躍程度大大降低有關。

巴雷特補充說:“即使人們感覺在夢中與朋友聊天,但當你真的問他們是否聽到了聲音,絕大多數人都會說不,因爲人們會用心靈感應的概念來描述那些夢中的交流。”

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很可能是因爲大腦負責解釋語言的主要部分,位於大腦後部和中部,一般來說,在我們睡覺的時候,它們的活動要少得多,而且功能受到了限制。

舉個例子,一些人聲稱能夠逐字記住夢中的語言,儘管它們在語法上有意義,但包含的詞組彼此之間並不完全匹配,這種結果通常發生在患有“感覺性失語症”的人身上。

有意思的是,相比普通人,詩人更容易在夢中使用語言,比如塞繆爾·柯勒律治(Samuel Coleridge)通過回憶夢境寫下了經典詩歌《忽必烈汗》。

部分原因是因爲詩人比大多數人更關心語言,他們在睡前把這些想法留在腦海裏,這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夢境。

公開資料顯示,做夢主要發生在快速動眼睡眠期間,那是睡眠後期的一種淺睡狀態,其特點爲快速的眼球水平運動和橋腦刺激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