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41(10) : 753-754.

目前,全球肺癌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我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新增肺癌患者73.33万例,死亡患者62.02万例。国外的戒烟运动使肺癌的发病率逐渐下降,但我国的吸烟人数仍在上升,短期内我国肺癌的高发病率难以得到控制。近10余年来,尽管肺癌的治疗,特别是晚期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肺癌的5年总体生存率仍不理想,美国的数据显示肺癌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19.5%。临床分期不同的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显著差异:肿瘤TNM分期为ⅠA1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92%。遗憾的是,大多数肺癌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和长期生存的机会。如果能早期诊断并得到及时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实现肺癌的早诊、早治是当前改善肺癌患者预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肺癌早诊、早治的实施分为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个阶段,涉及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和三级医院、肿瘤专科医院等多层级医疗服务机构,开展包含高危人群筛选、低剂量CT筛查、后续评估(CT、超声、核医学等)、诊断(影像介入、呼吸内镜、病理、分子检测)、治疗(外科手术、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微创治疗、支持治疗)、护理及康复等多个学科,需要一个专业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完成,而呼吸学科在肺癌早诊、早治的多学科团队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呼吸医生对肺癌患者

的初诊有重要影响

大多数肺癌患者的首诊是在呼吸科,呼吸科医生往往是肺癌患者最先就诊的医生,也就是首诊医生。早期肺癌无特异性症状,有些患者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肺部结节来诊,临床诊断困难,需要进行辅助检查、影像学评估并综合分析,制定进一步的诊疗方案,这是呼吸科医生的长项,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呼吸内镜新技术

是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呼吸内镜是呼吸科医生的常规临床工作和独特的技术优势。近年来,呼吸内镜新技术的发展迅速,目前荧光支气管镜和窄谱支气管镜已用于中央型肺癌的早期诊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超声支气管镜和各种新型导航支气管镜技术引导的肺组织活检,极大地提高了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

肺癌的病理诊断已从传统的组织病理发展到分子病理,分子病理结果对指导肺癌个体化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因此活检时需要获得更多的组织标本,以保证在完成组织病理诊断的基础上还有足够的标本用于分子病理检测,在此过程中需要同时优化标本的收集和预处理措施,以确保活检组织的数量和质量达到分子检测的要求。呼吸科医生掌握着呼吸内镜这一活检利器,是完成上述工作的重要保障。此外,患者需要进行何种分子检测对指导个体化治疗非常关键,呼吸科医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分子病理学知识,是肺癌患者活检诊断的主要执行者,为患者选择分子病理检测项目的工作主要由呼吸科医生完成。

气道病变的微创介入技术为晚期

肺癌患者赢得了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肺癌患者如累及大气道,可迅速出现大气道阻塞而窒息死亡。近年来,大气道微创介入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如经软硬支气管镜的激光、微波、氩气刀、高频电刀、冷冻、光动力、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药物注射、球囊扩张及气道支架植入等多种介入治疗技术,可快速消除肺癌阻塞大气道带来的致命风险,可实现局部精准减瘤,与全身抗肿瘤治疗联合可进一步提升肺癌患者的整体疗效,已成为肺癌多学科治疗的重要选项。随着呼吸内镜介入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将在肺癌多学科治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呼吸科医生扎实的专科技能

是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基础

在肺癌的发展过程中,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咯血、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及消瘦、乏力、疼痛、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常合并胸腔积液、大气道阻塞、阻塞性肺炎、慢阻肺、深静脉血栓及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疾病,这些临床问题的处理呼吸科医生更熟悉、更专业,可为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肺癌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如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受损、间质性肺病、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及肺部感染等往往危及患者的生命,导致患者因不良反应而死亡,而非肺癌。呼吸科医生与多学科团队中的其他专科医生相比,有更全面的大内科基础知识和更好的多学科融合临床技能,更擅长监测和处理上述肺癌相关的局部和全身状况,是肺癌长期病情监测、最佳支持治疗实施的最合适人选。

呼吸科医生在多学科团队

建设与发展中的历史传承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以结核病医院为前身的胸部疾病中心逐渐在欧洲出现,研究重点为胸部原发恶性肿瘤,特别是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这些中心初期主要由呼吸内科和胸外科医生组成,后期逐渐纳入更多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员,建立了多学科团队。研究发现多学科团队依据循证医学指南,可使肺癌患者得到更快速的诊断、更全面的评估、更及时准确的治疗决策,生活质量和预后也更好。呼吸科医生具有首诊优势,在肺癌患者诊断、分期、评估、治疗、随访、临终关怀的疾病全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多学科团队中有更全面的呼吸生理知识和呼吸与危重症专科技能,可更好地领导肺癌多学科团队。2013年,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发表官方声明,强调了呼吸科医生在肺癌多学科团队中的关键作用,鼓励呼吸科医生与多学科专家组建肺癌多学科团队并发挥领导作用。

2016年在王辰和钟南山两位院士的呼吁下,联合呼吸、胸外、放疗、病理、影像等多个学科的众多知名专家,成立了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核心的中国早期肺癌诊治协作组。以此为契机,国内多个呼吸专科牵头建立了肺癌多学科团队或肺癌临床中心,呼吸学科在肺癌早诊、早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不断加强。然而,呼吸科医生仍需不断努力,力争在肺癌早诊、早治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并突出核心地位。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与呼吸同道共勉:(1)努力成为推动戒烟运动、降低肺癌发病率、提高公共健康水平的医学领域领导者;(2)全面提升肺癌早诊、早治能力,不断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3)加强转化与临床研究,突破肺癌早诊、早治领域关键的科学瓶颈;(4)继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牵头组建肺癌早诊、早治多学科团队并发挥领导作用;(5)在国家医疗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新型医联体、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过程中,探索更好的肺癌早诊、早治项目的运行模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