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自由藝術家、繪本畫家阿澤在法國多爾多涅省聖富瓦市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爲“素記”的展覽,展品中既有完成於2008年的地震手稿,也有十年來完成於世界各地的作品,意大利托斯卡納地區遊記、紐約遊記、繪本故事書底稿、繪本手卷、遊記本,甚至讀書筆記……

  高線公園裏的音樂家

  聖馬可廣場的鐘聲

  這些形式各異,但記錄着藝術家生活軌跡的充滿個人風格的作品,用意向純淨的繪畫和靜雅的文字無縫結合,反映出藝術家在經歷豐富的人生體驗和社會閱歷後,逐漸洗滌出他自己希冀的生活方式,彷彿當代文人畫,拋棄奇巧技藝,追求大象無形,大道至簡的創作哲學。

  童書編輯

  托斯卡納遊記本

  阿澤

  阿澤90年代畢業於四川美院油畫系,八年專業學習,師從龐茂琨、張傑、楊述等當代名師,除了向自己喜愛的藝術家米勒、梵高、弗洛伊德、大衛.霍克尼等人吸取養分,也從欣賞的作家黑塞、歌德、羅曼羅蘭、斯蒂芬.茨維格和奧維爾等作品中,磨練心性,獲得靈感。於他的畫作中,你能感受到不慌不燥的揣摩,細細體悟的情感,靜於探索中的專注,和癡迷於色墨間的俏皮。

  中央公園的對弈者

  雨中的錫耶納

  展覽畫冊

  展覽觀衆留言

  正如這次的展覽名稱——“素記”,其表達的展覽概念,是“用簡單的方式去觀看豐富的人生”。行走中的記錄,往往鮮活而接近本質。草圖,也往往更加單純質樸。這樣的記錄,多年以後,在重新翻開之時,往往第一眼就會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天真、困惑、激情、衝動及愛。或許,在這些圖中沒有龐大的解讀或精密的建構,但阿澤自己反而喜歡這種親切和溫暖,因爲,正是這種點點滴滴的少許感動,才得以在苟且的生活裏有滋有味,生命才得以充實圓滿。

  “繪畫的美源自真切。對生活的摯熱和生命的惜愛,這種感動會在畫筆間自然的流淌出來,或雖有痛苦、悲傷和黑暗,那也源自於能感受的心和能觀察的眼。正是這種真切的美,在呵護着人類對生命的嚮往;也正是這能觀察的眼,讓自然之間,無時無刻不充滿魅力……“ (節選自《阿澤筆記 畫姿》)

  創作的過程是辛苦的,可繪者卻陶醉於其中的甘甜,同他對自己生命的摯愛一般, 這是所有繪者的幸福,也是人類的璀璨。新的美悄然的出現,生命也有了新的延續,有了更靈動豐富的註解。遇藝術而見人生,阿澤說,希望以後的工作,是給孩子們提供一扇窗戶,這扇窗戶打開時,孩子們能發見更多美麗的花園,生命的花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