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作爲絲綢之路南線重鎮,千百年來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武術這一國粹在青海各民族的傳承和不斷融合下,形成了特有的青海武術體系。

青海武術有宗可溯

舒展大方、剛柔並濟、動作靈活、方法自然、樸實無華、沉着穩健是它的精華,這是青海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拳種——駟意八門拳。

八門拳是流傳在我國西北地區較爲古老的地方拳種,最初始於蘭州,後經過不斷發展,逐漸傳到青海地區。根據《青海省志·體育志》記載,青海的拳術最早在西漢時期從中原傳入,但僅限於軍隊中,真正興盛是在明代以後。20世紀40年代,得到駟意八門拳真傳的馬奇術和白耀山來到青海。於是,駟意八門拳在青海生根開花,楊學海、馬興隆、羅世清、馬文海、馬恆雲等人,得到了駟意八門拳的真傳。

青海武術經過百年的發展,之所以在今天還有強大的生命力,就在於不斷有人推陳出新,不斷有人將適合時代發展的東西融入到武術中。家住西寧的武術名家周金生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生於武術世家,自幼隨父學武,後拜在一代武林宗師梁小天門下學藝。他的師爺是當年著名的大內高手,在時局動亂的年代,將正宗的宮廷八卦掌和武當太極劍傳授給了梁小天,周金生便從師父那裏得到了真傳,後來他經過畢生的心血,創立了崑崙乾坤掌。隨着時間的推移,周金生先生注意收集崑崙武術的各路絕學,創立了青海崑崙派。

據青海武師王衛和介紹,2001年崑崙派弟子參加了中國石嘴山國際武術邀請賽,青海選手的崑崙連環掌、崑崙太極拳、崑崙散手、崑崙八卦掌等以獨特的功法、奇妙的套路和表現形式,給全國的武林高手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擔當評委的“中國十大名師”之一的武當山丹派第12代掌門人馬傑,被崑崙武術深深吸引,曾來到青海考察崑崙武術。八十多歲的馬傑,在青海看到早已失傳的崑崙武術絕學後大爲讚歎,爲了驗證崑崙武術的實戰技能,曾與崑崙派弟子趙錦文切磋。通過馬傑等人的考察,大家一致認爲崑崙武術的起源在青海,保留的拳種和功法是真正的崑崙武術。

青海武術富有民族特色

在青海歷史上,武術運動主要在藏族、回族、漢族聚居地區發展。可以說,青海的武術是本地武術與傳統武術不斷融合、不斷取長補短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武術體系。

藏族羣衆聚居地沿用了武術的傳統套路,並發展了這種適應遊牧民的拳種。在古代社會,武術與軍事訓練有密切關係。隨着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武術與原始的宗教、音樂、舞蹈有着密切的關係。在勞動和部族械鬥中,產生了騎術、射箭、攀登、跳躍等練武動作,長短兵器的格鬥,以及逾高超遠、輕足善走、袒臂搏鬥等武術攻防技術。

漢族和回族則以八門拳、八門駟拳和查拳爲主。八門拳經過幾代人的演練和傳授,遍及西寧、海東等地。八門拳拳種由三部分組成:單拳套路、捶拳套路、封手拳套路。拳術套路有撕拳、炮拳、九環捶、封手八快、八門驚捶、八門通背拳、破母等,器械套路有混元刀、高家槍、金槍、炮棍、八虎棍、扭絲棍、琵琶條子、排子棍、八樸條子等。展(斬)法十八種,如行步展、歇步展、提水展、劃眉展、虎步展等,正可謂一出手就是展打斬劈,一接手就是擒拿跌摔,八大擒拿手與十八種展(斬)法相配合,並結合奔腿、扁樁腿、側踹、後頂奪子等腿法,及中字跤分步單撒等明跤暗跤。

而八門駟拳則是廣泛流傳於西北地區的優秀拳種之一。此拳種及棍術傳承悠久,有近百年的傳承歷史,是西北迴族羣衆喜愛苦練的拳種之一。

非遺傳承讓武術走進校園

“保持隊形,馬步扎穩,今天我們學習國家非遺武術套路八極拳。”13日下午,西寧市一小學的操場上,100多名學生在武術教練的帶領下做基礎訓練,教練一邊演示動作一邊講解八極拳拳法特點。

教練說,傳統體育項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它與民俗民風相融合,與文化藝術相結合,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又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深受各民族人民喜愛,具有廣泛的羣衆基礎。傳統體育項目大多具有羣衆性、比賽性、對抗性。武術進校園活動,使學生從中體驗合作的力量、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據西寧市體育局工作人員說,把傳統體育進校園作爲弘揚傳統文化,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有效載體,在強健體魄的同時,傳承傳統體育項目,夯實校園文化內容,以大課間活動、陽光體育、體育社團和課外體育等爲載體,將傳統體育引進校園,用積極的態度踐行全民健身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推動西寧全民健身深入實施發展,關注從“小”做起,助推體育活動在校園蓬勃發展,形成青少年熱愛體育、崇尚運動、健康向上的良好風氣和全社會重視健康、重視體育的濃厚氛圍。

西寧市體育局在全市範圍內着力打造一校一特色傳統體育項目品牌,如北大街小學利用大課間活動平臺推廣空竹、武術、跳繩等傳統體育項目,根據學生年齡區分活動項目,將民間體育活動貫穿在體育課堂每一部分,讓學生更加便捷地掌握活動的方法、規則和技能。曉泉小學打造中國式摔跤品牌,育才小學打造武術品牌等,各種傳統體育項目在全市校園中百花齊放。開展傳統體育活動,充分體現了現代體育教育理念,且氣氛活躍、形式多樣,使學生在熱情歡快的學習氛圍中,旨在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體育活動,讓廣大青少年體驗“快樂運動”的同時,瞭解我國傳統文化魅力。

資料圖片(均爲本報記者 納玉堂 攝)

作者:納玉堂 來源:西海都市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