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打造高顏值的造型設計,營造內飾的品質感,是如今自主品牌車型吸引消費者最直接的方式。而當我們第一眼看到一汽奔騰T77這款車時,簡直可以用不可思議來形容,它可以說完全顛覆了大部分消費者對奔騰品牌的認知。由外及內的氣質上的提升,以及可以稱得上炫酷的人機交互設計,都讓我們對這款車的表現充滿期待。

所以這次,我們邀請來10名行業內的專業工程師,他們的領域涉及但不限於造型設計、內飾設計、汽車安全、整車性能、動力系統、底盤調校、智能駕駛等等。他們將對一汽奔騰T77進行全方位細緻入微的體驗,深度解讀這款車上的那些不爲人知的細節。

這次我們的文章同樣分爲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側重一汽奔騰T77的靜態表現,內容包括:外觀造型設計&車身結構安全、內飾設計&人機交互設計等。下篇則主要側重動態表現,內容包括:智能輔助駕駛&主動安全系統、動力系統表現、底盤調校&操控表現等。相信這次專業而深度的工程師體驗報告,有助於大家更深入地瞭解一汽奔騰T77這款車。

下面,就讓我們進入正題,看看工程師們是如何揭祕這臺一汽奔騰T77的吧。

外觀造型設計&車身結構安全

作爲一汽奔騰更換品牌LOGO後的首款車型,奔騰T77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造型設計上看,相信如果擋住車標,90%以上的人絕對想不到這是款奔騰,因爲你很難在它身上找出任何傳承或是家族式設計。但這話並非是貶義的,作爲目前奔騰家族裏造型最炫酷、最具現代感與運動感的車型,或許它也代表着奔騰品牌未來的設計方向。

通常我們在評判一款車的造型設計時,最先關注到的就是整車的比例和姿態。從側面比例上看,奔騰T77可以說挑不出什麼問題。高度佔比很小的側窗,降低了車的視覺重心,營造出一種善於奔跑的效果。而整車下包圍的黑色覆蓋件,更是讓車身顯得特別修長。

從遠處觀察,整體姿態比較穩定。從前翼子板貫穿至尾燈的側面腰線並非與地面平行,而是略微向前俯衝式設計,結合在引擎蓋前端快速下滑的線條,以及溜背式造型的車尾,讓整車看起來非常動感。

在細節設計上,車頂部黑色框架在車尾處刻意加寬,側窗下沿從A柱延伸至D柱的鍍鉻裝飾條在尾部也略微加寬,使得車尾從視覺效果上逐漸收窄,不僅看上去不再單調,也營造出一種水滴流線型車身的動態效果。

整體的型面設計相對來說比較平,通過對車身衝壓工藝的嚴格要求,使得面與面之間形成硬朗的摺痕,有一種鑽石切割的感覺,營造出非常強的立體雕塑感。這也是爲什麼這款車會看起來如此與衆不同的原因之一,奔騰稱之爲光影摺疊的設計美學。

就連油箱蓋的造型都是經過特別設計的,並非圓形或是方形,而是類平行四邊形的樣式,不規則的倒圓角,與整體設計相呼應,非常有意思。

前臉的辨識度非常高,六邊形進氣格柵可以說是奔騰的家族設計語言。比較特別的是,如果從側面觀察,這張“大嘴”並非像大多數車型一樣向外凸出,而是採用了內凹式曲面,通過型面的轉折,帶來光影的變幻效果,這是比較新穎的做法。

而在細節把控上,爲了讓前臉看起來更精緻、更獨特,進氣格柵採用了雨滴式設計。這種設計對工藝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機器在安裝時定位精準,才能將縫隙控制得很好。

在近幾年的設計趨勢上,流行將大燈與進氣格柵相融合的設計。通過外部的輪廓線條及內部的特徵線條使之連接在一起,這樣可以從視覺效果上將車輛拉得很寬,看起來姿態更穩定、空間更大、識別度更高。

棱角分明的LED前大燈內部設計了8顆方形透鏡,雙T型日間行車燈也非常獨特,再加上內部的鍍鉻飾件,充滿科技感。

就連前霧燈也採用了LED光源,同時霧燈區域的型面設計非常豐富,依靠黑色飾板,將亮色車身斷開呈C型,也是現在比較流行的處理方式。

外後視鏡的基座沒有設計在A柱上,而是車門上,對於SUV這種A柱較爲粗大的車型來說,可以適當增加可視區域,同時有利於空氣動力學設計。棱角分明的型面設計與整車造型相呼應,鍍鉻飾條也增加了層次感。

如果仔細觀察,鏡殼與黑色壓片之間有經過特別設計的溝槽。其作用是讓通過的氣流在此處形成亂流,從而在雨天高速行駛時,避免雨水吹到側窗上影響駕駛員的視線。

車尾部的造型設計也有不少亮點,同樣採用鑽石切割的型面設計,雕塑感甚至比車頭更強。從側面看,溜背設計的尾窗與尾門的立面形成一個外凸的夾角,充滿未來感。

橫貫式尾燈也是現今比較入流的設計手法,但奔騰T77上並非是嚴格意義上的橫貫,而是依靠尾燈的燻黑效果,同尾門中間的黑色飾板形成視覺效果上的連接。另外尾燈的型面設計非常大膽,從側面看有一種懸浮式的雕塑設計感,既有未來感,又有運動感,可以說是引領潮流的設計。

LED示寬燈採用分體式C型燈條,在夜間行車時,位於內側的燈組會在車速起來後自動熄滅,踩剎車時纔會點亮。如果保持長時間制動,或制動減速度比較大時,內側的燈組還會以頻閃的方式來提醒後車。

後霧燈同樣採用了C型設計,而且將轉向燈、倒車燈以及霧燈集成在一起,這對工藝上也是有很高要求的。有趣的是,以呼吸效果點亮的轉向燈,甚至還會根據車速改變閃爍頻率,非常有想法。

尾門的開啓按鍵藏得比較隱蔽,同時尺寸也比較小,力度很輕,不像一些機械式開啓的尾門。這種設計對於女士來說非常友好,不必費很大的力氣就可以開啓後備廂,看來工程師們在進行產品研發時確實考慮得比較周到。

而在車身結構安全設計上,奔騰研發出一套3H車身設計理念。我們都知道乘用車的骨架,本質上就是靠幾根梁來承擔的,也就是 A柱、B柱、C柱、車頂梁和門檻梁。所謂的3H理念,第一個H,指的就是由車頂梁、B柱和門檻梁組成的H型框架。它既是車身整體結構的一部分,同時也保證車身剛度足以抵抗側面碰撞。第二個H是由兩個車頂梁和天窗中間的車頂橫樑組成的H,它也是整體結構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確保車輛頂篷的結構剛度。而第三個H是由兩邊的門檻梁和車子下面的地板橫樑組成的H,只有在將車輛拆解後才能看到。

車身結構是在被動安全系統的基礎之上,車輛整體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車身整體的碰撞安全性對於車內乘員來說是非常關鍵的,甚至是直接影響生命安全的。其實對於現有的乘用車車身,針對前碰撞這些典型的工況,設計都已經非常成熟了。反倒是針對一些更爲複雜的碰撞情況,例如側撞、翻滾、小偏置碰撞等小頻率碰撞事故,需要去更多的考慮。因爲這是消費者在實際道路行駛中,更容易造成致命傷害的事故模式。尤其是側撞,它不像前碰撞時有發動機艙作爲潰縮空間,由於乘員與車門之間的距離大概就是20-30公分,因此整個生存空間非常小。所以就要保證碰撞過程結束之後,乘員艙依然保持完整。

爲了確保側撞時候的安全性,一方面就是要靠車身的設計,因爲第一層側撞發生在外界車輛和本車之間。所以爲了減緩外界車輛和本車的碰撞,主要加強了車門和B柱的加強筋。而第二層碰撞發生在本車內飾和乘員之間,這就要靠側面的氣囊或氣簾,這是針對碰撞做的第二層防護。

再來說偏置碰撞,偏置碰撞是因爲車輛碰撞的時候,碰撞集中在車輛局部的一些區域,能量比較集中。所以這個時候也是需要確保前後的一些剛度的設計,使得乘員艙不會受到致命的變形和壓潰。對於奔騰T77來說,它的前防護梁是加強的,從而增加在小偏置前碰撞時候的結構剛度。即使車頭出現比較明顯的壓潰,也能夠確保乘員艙相對比較完整。

從對行人保護的角度來看,其實SUV相比於轎車是偏差的。一個是在給定車速的情況下,由於SUV車身相對比較重,所以對行人的衝擊能量比較高,衝擊更爲惡劣。二是因爲SUV前端的發動機罩蓋相比轎車要高,所以它對行人的衝擊面積也比較大,會直接撞到行人髖部、下肢,所以對行人的傷害也相對更加嚴重一點。

奔騰T77的發動機罩蓋採用了相對比較均勻的結構化設計,這樣做的好處是有效減少了明顯的結構硬點,所以行人的頭部落在各個點的時候,後果差不多。另外發動機罩蓋與發動機間留有緩衝空間,可以避免行人頭部與下方的硬件接觸,造成更惡劣的後果。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