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是我国水上考古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南海一号”,这是一艘在南宋初年,前往欧洲等地的一艘商船,因沉没于海底,所以随行的很多珍贵文物被埋没于船底。这就是南海一号的前身。

南海一号被专家发现后,发现船上带有很多的瓷器和文物,由于是水下考古,南海一号体积庞大,我国对于打捞的技术还处在懵懂期。

所以为避免被有些盗贼窃取。地方政府对外宣称这片海域有很多的水雷,禁止一切船只靠近这片海域。直到打捞技术成熟,在2007年12月28日才被打捞上岸。

为了保存南海一号的完整性,尽量的不损坏其船内的文物,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整体打捞,将沉船以及周围的泥状固体整体包裹,然后运用起重机一次性的吊起。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了其船身和文物的完整。

在其打造过程中,据报道,南海一号的打捞成本高达3个多亿,为打捞“南海一号”修建临时码头就花了1400多万元,打捞的船只每艘每天费用40万之多。还有其他的打捞成本,工程预算超过1.5亿元人民币。人们都认为这些人都疯了,可是当许多的文物被打捞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噤声了。船身里面不仅藏着大量的瓷器、古钱和金首饰等,而且价值不可估量,沉船宝藏可以说超千亿美金。

出水中发现三枚保存完好的古钱,而且品相完整,对于古币的研究可以说是有非常多的意义。其中最古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年代最晚的绍兴元宝,作为“海上之路”的硬通货币,可以说也是比较早期的货物往来见证了。另外南海一号还出水了许多的瓷器,不仅保存完整,而且被国家作为一级和二级文物保护。

最令人震惊的是一些金饰文物,它们整体完整,颜色鲜艳。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粗大,其中鎏金手镯口径如饭碗,粗过大拇指,足足四两不止。这些文物现在都在南海一号水晶宫展示,南海一号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对我国的海上之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