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发展到今天,其实经历了很多的战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场对中华文明影响很深的战争,有趣的是,这场战争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这场战争发生在大唐与阿拉伯帝国之间。当时,欧洲正处于中世纪,世界出现了三大帝国,分别是大唐、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

三大帝国中,只有拜占庭帝国比较保守,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都在扩张,大唐攻打突厥,从而建立了安西四镇,正式进入了中亚地区。而阿拉伯帝国的势力也在向东方发展,也进入了东亚地区,于是两大帝国相遇了。

唐朝有位名将叫高仙芝,他是高丽人,也是将门之后。那个时候,高仙芝担任安西节度使,代表着唐朝在中亚的最高势力。

高仙芝曾经出征小勃律国,这个国家投靠了吐蕃,高仙芝活捉了小勃律的国王与吐蕃的公主,一时之间,他的名声威慑中亚。也是因为这样,唐朝在中亚才会有那么大的威名,但是很快衰败了下去。

公元750年,高仙芝进攻石国,因为这个国家没有按时交贡品,或者对大唐的使者不礼貌。得知高仙芝要来打自己,石国的国王吓坏了,立马投降。

原本这事到这就该结束了,但是高仙芝做了一个举动,他屠杀了石国的城池,将石国的男性都抓起来,老弱病残都杀掉,还把石国的国王抓到了唐玄宗面前,之后也杀掉了。

这个行为非常缺德,人家已经投降了,就不应该再大开杀戒了。那么高仙芝为什么这么做呢?

可能是因为他之前胜了太多长,有点膨胀了,想要向中亚再一次展现自己的实力,也有可能是他考虑到了阿拉伯帝国的东进,想要给阿拉伯帝国一个警告.

因为当时阿拉伯帝国已经向唐朝靠近了,并且中亚有些小国有投靠阿拉伯帝国的意思,所以高仙芝就给他们提个醒。

但是无论出于哪一种原因,高仙芝都错了,他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情势,也做错了事。

如果一个小国很无礼,那么出兵给予威慑是应该的,但是人家已经投降了,你还屠城,这就过分了。

当年班超仅靠二十来人也能称霸西域,说明想要称霸,靠的并不仅仅是军事实力,还有外交、政治上的一些技巧。

石国被屠城,对大唐彻底失望了,毅然投靠了阿拉伯帝国,还组织了一个中亚反唐联盟,把阿拉伯军队都带了进来。

面对联盟,高仙芝做了充足的准备,可见高仙芝以为要打一场硬仗,他甚至希望可以通过这场战争,解决阿拉伯帝国的隐患。

不得不说,当时唐朝军队还是很厉害的,在世界上的实力比今天的美国更厉害。唐朝军队里有个陌刀队,队员拿的都是双刃的长柄大刀,据说谁碰到这支队伍都不会好过,而高仙芝手下的副将就是一位陌刀大佬。

除此之外,唐朝的武器装备也是当时最好的,所有的士兵穿的都是最先进的铠甲,拿的都是最好的弓弩。当年汉朝之所以能够平定西域,唐朝的武器给他们加了不少分。

这一次,高仙芝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战略,他带兵围住了阿拉伯驻军所在的城池。但是阿拉伯军队早有准备,高仙芝攻打了很久都没打下来,而这时阿拉伯的援军又赶到了。

高仙芝的军队见原本就打不下来,现在人家援军又到了,军心就开始散了,还出现了叛军。

高仙芝的部队中负责外围警戒的是葛逻禄部,他们看见阿拉伯的援军来了,转头就跑,导致阿拉伯的军队直接冲进了唐朝的营中,而唐朝军队就这样被打散了。

原本高仙芝还想收拾收拾再战,最后还是被李嗣业劝走了。

这一败对中国的影响是极大的,虽然战争失败了,但是高仙芝回到朝廷之后并没有受到责罚,只是卸了安西节度使的责任,他依旧还是右金吾大将军。

其实,阿拉伯帝国对中国是有进攻想法的,当时他们派出了两员大将,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有人能够先踏上中国的土地,那么谁就做中国的老大。

这两员大将一人从印度出发,一人从中亚出发,都想好了进攻方案。从印度出发的占了印度一块地方,从中亚出发的占了中亚一块地方,但是都没能踏上中国的土地,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高仙芝一战后,唐朝与阿拉伯帝国都陷入了混乱之中,唐朝的安史之乱大家都是知道的,而阿拉伯帝国也发生了内乱。于是,两大帝国直接休战,开始整理自己国内的事情。

虽然唐朝那一战失败了,但是也是不幸中的大幸,如果阿拉伯帝国真的进攻了唐朝,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阿拉伯帝国除了武力,还很有脑子,其余势力进入中国,很快就会被同化,但是阿拉伯帝国进来了,到底谁同化谁就说不准了。所以说,这场战争对中华文化的影响非常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