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逃到美国的银行行长孙铭是劝返投案,流落到捷克的赵海青是街头逼返,逃到肯尼亚的打手唐洪是当地警方配合下抓捕,而王柏林则是经过几轮庭上、庭下的交锋,最终自首。凤凰男赵海青、王柏林的“打手”唐洪(陈楚翰 饰),一个好赌、一个蛮横,算是做“美国梦”的狂徒。

原标题:没想到这个“一案到底”的经侦戏,成了近年看过信息量最大的公安剧

2020年5月8刊| 总第2135期

昨晚,由东方卫视、北京卫视联播的经侦大戏《猎狐》迎来终局一击。

逃了22集的“老狐狸”王柏林(刘奕君 饰),在经历移民案、国内资产查封、同伙被捕和洗钱案后,终于被逼入绝境,投案回国。

法外无路,虽远必诛。有猎狐行动的基本指导方针在,王柏林的归案不算意料之外,但还是让观众有种郁结开解、浩气长舒的感觉。

说到底,这是《猎狐》“一案到底”的坚持起了功效。

“一案到底”是个细活。如果把“几集一案,案案独立”的系列剧比喻成直接爽快的快节奏剪辑,那么“一案到底”就像是需要精心设计镜头内蒙太奇的长镜头。

于是, 我们就看到《猎狐》的案情一环扣一环,浪涌向前。

虽然案情全部围绕王柏林展开,但从开篇就能摸到经侦、刑侦两条线索,且每条线索都节点清晰。

恶的不断叠加,人的不断蜕化。累积到结局,首犯的归案最终成就了观众长舒的一口气。

受害经历堆成的醒世录

在纪录片和新闻中,经济犯罪的受害者往往被浓缩成了统计数字,痛很难被感知、错也不明就里。

然而,在那些天文数字的巨额财产、跌入尘埃的逃亡窘境成为坊间话题之前,先有的是不知多少分崩离析的家庭,甚至是数条提前结束的生命。

《猎狐》的前半段最触动人的,并非对经济犯罪展现得多专业,而是把它造成的人间悲剧,一组组摊开给观众看。

有些人被骗尽身家,因为一个贪字。

这一头,有你听风就是雨的投机心理,那一头就有公司和无良记者串通的舆论表演。这一头,有你赚了一块想赚两块的侥幸心,那一头就有大庄操纵股价盯上你手里的本金。

就像剧中几场戏勾勒出的那位红衣老大爷,他把一生积蓄投入股市,几次提示劝告都枉顾,最终落得家财尽失,让人可怜又可恨。

也有人被卷入歧途,是因为执着的痴字。

这在杨建群(胡军 饰)、杨建秋(傅晶 饰)兄妹俩身上体现透彻。

杨建秋被卷入违规放贷,固然有银行贷款部主任赵海青(乔大韦 饰)的坑蒙拐骗、拉拢腐蚀,但也有她急求出人头地的好胜心,和好面儿的愚忠愚孝。

杨建秋的沉沦成了杨建群的软肋,他也有和妹妹一样的痴性。为了保护所谓家庭完整,他放弃了警察的原则,成为了逃犯的帮凶,也就此过上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

还有人掉入陷阱,是因为一个迷字。

这就不得不提于小卉(邓家佳 饰)和郝小强(章涛 饰)间的纠葛。《猎狐》中,金融野心家郝小强是个有意味的角色。

他摸得清股市,撬得起资本,动得了舆论,谈得出理想。他跟王柏林有本质不同,在风起云涌的金钱游戏中,他享受的不是财富,而是用钱去改造一代人生活方式的成就感。

郝小强是个复杂的人,就像演员章涛自己对这个角色的分析一样,郝小强自我洗脑“他是个骗子,却从没说过谎。”

也许,正是这种“改变世界”的孤勇之气,迷住了于小卉。 可是,人生是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即便是“壮举”,也不能因为目的正义而不顾程序正义。

这是郝小强强大救世逻辑中的漏洞,也是经济犯罪让人警醒的深层思辨。

当我们看尽证券交易大厅的悲喜与疯狂,洞察暗箱操作背后藏着的每一个动机后,便会发现,每一个失足者都并非绝对无辜,被骗走的每一块钱都是有因的。

他们经历的痛苦都是类似的,但成为受害者的原因却不一而足。 在对受害者的表现上,《猎狐》前所未有地辩证。

逃犯生涯敲响的警示钟

《猎狐》的后半段,对逃犯在海外生活的展现,信息量也大到触目惊心。

老狐狸王柏林、银行世家子弟孙铭(王同辉 饰),是一早给自己留下海外后路的一类。凤凰男赵海青、王柏林的“打手”唐洪(陈楚翰 饰),一个好赌、一个蛮横,算是做“美国梦”的狂徒。

四个人,虽然身段不同、手法各异,但一番逃亡走下来,都能归结为“钱散人散”“兜兜转转”八个字。

王柏林提前把妻子、女儿送到美国,他原本给自己写好的剧本是,蛰伏之后把自己洗白成一个合法经营的美国商人。没想到的是,有逃必追的经侦警在他实现洗白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打点设卡。

孙铭也一早把妻儿送到美国,做着能功成身退过上美国中产生活的梦。但当他以逃犯的身份来到美国,却发现已经是妻离子散的牌面。

物质是贫家出身的赵海青唯一的信仰,可是逃亡中最不能保障的就是物质。钱财散尽、举目无亲,白手起家的穷小子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四壁萧条的原点。

替王柏林背下命案的唐洪信了他许下的“美国梦”,万万没想到大难临头连夫妻都要各自飞,更何况是兄弟。于是“美国梦”就变味了,最终演化成了流落肯尼亚的噩梦。

逃亡肯尼亚身陷贫民窟的唐洪

在被劝返之前,孙铭曾有这样的感慨,“我关心的、在乎的,都是我的亲人,这跟美国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是悔过,也是向所有想要触碰法律红线的“骑墙派”的警示。

蠢蠢欲动前,先问一问自己,钻营敛财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家庭幸福,知不知道最能毁掉一个家的就是不义之财?如果是为了改变命运,那当命运连本带利向你讨回时,自毁的代价你能不能付得起?

经侦警写就的追逃笔记

《猎狐》中虽然只有一组瓜连蔓引的犯罪分子,但追逃的方式却并非一次性连锅端,而是艰难的各个击破。

逃到美国的银行行长孙铭是劝返投案,流落到捷克的赵海青是街头逼返,逃到肯尼亚的打手唐洪是当地警方配合下抓捕,而王柏林则是经过几轮庭上、庭下的交锋,最终自首。

在没有执法权的前提下,中国经侦警如何以柔克刚赢得较量,《猎狐》几乎展示了一部海外追逃小百科。

回到主角身上,以夏远(王凯 饰)、吴稼琪(王鸥 饰)为代表的经侦警察,第一次完整展现了这个群体的工作、生活状态。

他们也曾青涩。 北江经侦支队时,吴稼琪是个为了查案一愣到底的冲动青年,夏远也是个一点就着的年轻刑警。

但是经历阵痛后他们最终成长。亲密关系破裂的夏远,跟自己的师父杨建群互为镜像。他选择了坚守原则,最终把自己磨砺成了一把直插经济罪犯分子心脏的利刃。

吴稼琪则变得稳重细腻,当初一提王柏林就暴脾气上头的小姑娘,成了办案滴水不漏、庭辩能逆风翻盘,连化装侦查、街头跟踪都样样拿手的经侦干将。

《猎狐》引起的话题有很多。开头,是对经济犯罪专业戏的惊叹,中期是对金融PUA的争议,后期则是对追逃之艰,逃犯海外生活落差之大的感慨。

但我还想说一说《猎狐》给我带来的私人感受。

近来,年轻群体里流行一种说法叫“睡后收入”。顾名思义就是睡着也能增长的财富,换成专业术语就是“被动收入”。

这本来不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市面存在的借用这个概念的推广,十有八九都是包装后的互联网理财,或是根本无效的知识付费。

看了《猎狐》的剧迷们大概都能辨清,“被动收入”首先需要大量资金打底,其他一切打着“睡后收入”的幌子许诺可观回报的,都是盯上你本金的蛊惑人心。

套用一句《浮士德》中的名言来说,“工作是灰色的,而投机心理长青”。这是人性难挣脱的弱点。如果总是觉得钱在口袋里蠢蠢欲动,那建议你可以再刷一遍《猎狐》。

【文/铁皮小鼓】

影视独舌 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媒体主张: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