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TONE

曾几何时,从经典的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再到"未来战舰"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美国一度引领了隐身战舰的建造风潮。但随着近日新一艘"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的下水,不仅标志着美国在水面舰艇隐身方面的实力已完全不在第一梯队,更可以说美国完全失去了隐身水面舰艇的建造能力,技术倒退的程度要以数十年计。

图为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先前安装的搜索雷达和复合材料透波雷达罩。

简单来说,在2015年之前,美国依托着格尔夫波特船厂下属的复合材料生产研究中心,开启了"复合材料整型雷达罩"乃至"复合一体式桅杆"这条技术线。而上世纪90年代的装舰试验就已经证明,将导弹驱逐舰这类水面舰艇的雷达和天线统统"塞"进复合材料制造的隐身桅杆,能够把数十万平方米的雷达反射面积降低到几千平方米,被发现距离能够大大缩短。

但在最新下水的"劳德代尔堡"号船坞登陆舰上,曾经亮眼的复合材料隐身桅杆已不见踪影,雷达天线再度外露舰体表面,十分突兀。

图为刚下水的"劳德代尔堡"号船坞登陆舰,桅杆和雷达布置均倒退回80年代水平。

而这一变化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格尔夫波特船厂在21世纪初投入巨资进行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的上层复合材料建筑研发,但美国海军最终将DDG-1000的建造数量削减为三艘,这导致格尔夫波特船厂的投资全部"打水漂",为建造巨大透波复合材料部件的生产线也作废,船厂本体更是在2015年就倒闭关停,辞退了所有427名工人。

图为整体用复合材料敷设建造的DDG-1000驱逐舰上层建筑。

在此之后,美国海军不得不使用钢结构来制造DDG-1000的后续二号和三号舰,而这些后续战舰的情况也如我们今天所见,新加入的天线罩必须在不透波的钢板外层安放,这使得曾经设计中光洁平整的表面"长满瘤子",已经根本不具备设计中美国人吹得天花乱坠的隐身能力。

至于美国海军目前正在推进的FFG(X)下一代护卫舰,乃至LSC下一代巡洋舰,都已经不再把隐身的一体桅杆作为必要选项,反正都已经造不出来,务实点没有什么不好。

图为LX(R)下一代船坞登陆舰,隐身桅杆取消之外,动力和空间设计也被简化。

当然,基于T700碳纤制造的复合材料桅杆和建筑并不是什么太过高深的黑科技,至少对于自诩世界第一的美国来说,不应该是什么难事,前提是要有钱。只要有经费,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建造都能恢复,不是问题。

但谈到钱,美国海军的口袋里还是囊中羞涩:由于缺乏造舰资金,美国海军已打算将部分非主战舰艇的配置"微调",譬如说"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的后续将同时削减动力、运载能力和体积,只为了生产线能够在降低的成本下继续运转,不至于关闭……

图为升级后的威斯康辛船厂和备选FFGX护卫舰方案模型,该舰已经不再具备隐身桅杆。

总的来说,在建造军舰方面,美国人已经陷入了英国同行曾经面对的"恶性循环":为了节省开支和资金,军舰的配置、数量都面临削减;反过来,造船企业就会相应地裁减自身产能规模,这又使得海军订购舰艇的成本大幅上升,而两方不断拉锯,最终必然导致美国造船产业和军舰队伍同步萎缩,重蹈苏联解体后红海军的覆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