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路——2000年以來的西南影像實驗”即將開幕,探索未來中國影像的可能性

麓湖·A4美術館新展“迴路——2000年以來的西南影像實驗”將於2017年12月23日開幕。

展覽將A4美術館近三年針對西南影像的創作生態調研以及個案研究串聯,重新審視影像媒介的邊界,以及如何回到自身文化語境回溯創造與連接的意義,探討當代影像藝術新的可能性。展覽特別邀請到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創辦人、藝術家榮榮,與麓湖·A4美術館館長、策展人孫莉共同擔任藝術總監,李傑、蔡麗媛聯合策展,一質NTYPE擔任展陳設計,空一禪師爲展覽題字,集中呈現11位來自西南並活躍於國際國內的影像藝術家(阿斗、陳蕭伊、馮立、駱丹、黎晨馳、黎朗、李俊、木格、張晉、張克純、張曉)的最新創作作品。通過本次展覽,麓湖·A4美術館也開啓對2000年以來的西南影像實驗的梳理,探索影像未來的可能性,在未來幾年,展開一次關於攝影以及攝影之外的持續研究與行動。

展覽將持續展出至2018年3月17日。

“迴路”的誕生

“‘迴路’兩個字,有諸多含義在裏面:回家的路,旅程的歸路,回到心裏的路……從字形上看,‘回’字是筆畫簡化爲一個圈,一個圈,不管怎麼走,都會回到原點,即‘始’‘終’一如。經過沉澱,流轉,回到以內心爲基礎的創作。我在寫這兩個字時儘量規避了尖銳的筆鋒,融入自己的書寫習慣,希望質樸一些,率真直接一些,更簡單更平實,又不呆版,有書寫性的同時又符合設計的視覺,活脫又穩定,力求古爲今用。”爲本次展覽題字的和堂空一禪師表達了對主題的理解和希望。

“A4從建館伊始就對影像實驗進行持續的關注,2009年從李俊個展《無常時》到陳曉雲《歇斯底里,隱喻與轉喻的生活》、Oliver Herring《LINK導體》,再到駱丹的個案《作爲時間定義的光》,A4美術館從藝術家個體的創作探索影像表達的不同邊界,2015年舉辦的‘煮茶論影’項目,開始了系統地對西南攝影藝術家創作實例及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同時開展多維度的討論,以及由此衍發的現場創作及工作坊。通過這系列的工作,我們關注到這些藝術家他們工作生活在成都,彼此之間也有比較緊密的聯繫,而作爲個體,他們的創作面相卻非常不同,每個人都有明確的獨立研究方向,他們在衆多的國際國內的評選項目中獲得過大獎,已經獲得很高的行業關注。我們希望透過本次展覽,可以使這個羣體的創作得到更多關注,引發對區域性藝術生態活化的思考,同時探索在未來關於影像創作的更多可能性。麓湖·A4美術館在2018年還將持續推動影像實驗計劃,在未來2-3年中逐步豐富和激發西南的影像創作及跨領域學術合作的藝術生態。”

——孫莉(麓湖·A4美術館館長、策展人)

本次展覽主題“迴路”可以被視作一條形成思維閉環的通路,亦可以看做持續行動的過程。我們試圖將生活在西南區域的部分影像藝術家的點狀實驗,組成一條連續的線索,呈現一段時間的切片,多向度地展開“何爲攝影以及如何激活影像生產機制”的質問。

迴路,不單單是一次西南影像實驗的回望,它也涵蓋對於激發這些影像藝術家實踐的土壤和機制的探究與討論。藝術家的持續實踐,使我們從更多維度理解藝術家及其作品與時代、對象以及影像本體的關係。這既是一次回溯,又是一次以試錯的勇氣而獲得的展望,也是一次關於未來創作轉向的開始。

從暗到明

“迴路——2000年以來的西南影像實驗”聚合了11位來自西南並活躍於國際國內的影像藝術家的最新創作,在展廳入口,以藝術家們的重要作品及文獻爲線索回溯,主展廳分爲“暗室”與“明室”兩個部分,總的來說,展覽“暗室”側重對攝影本質的回溯與追問:藝術家阿斗、黎晨馳、李俊、駱丹、陳蕭伊將分別通過物影、身體空間、內觀、光與時間測量等方向切入;二層“明室”則注重藝術家從攝影源頭的研究到對外部空間擴延的實踐:藝術家張晉、張克純、張曉、黎朗、木格、馮立通過化學、記憶、圖像消費、行走、荒誕現實等角度展開實驗……

從展廳一層進入到暗室:混沌中的影像,觀者回到對攝影的本質的思考,討論究竟什麼是影像,如何連接時間、光、攝影師以及攝影主體:

藝術家阿斗此次將攝影的對象轉向攝影對象的語言,諸如影像的書寫感、質地,以及文化映射本身。將解構後的“無用膠片”通過有意無意的組合生成具有書寫感的“物影”。在《何時何地何去》中,這些生成的物像無所謂攝影或者繪畫,是藝術家認爲隨心而得的“片刻的靈動”。

阿斗,東亞,藝術微噴,61x50.8cm,2016

A Dou,East Asian,Giclee Print,61x50.8cm,2016

通過“拖影成像”原理構成平面空間雕塑?這聽起來似乎和攝影沒有關係,藝術家黎晨馳以身體爲道具,在舞臺化的空間內進行長時間重複性的行爲表演。然而這些瞬時性的雕塑只存在於曝光生成的虛空裏…

黎晨馳,adhd,平衡力,藝術微噴絹紙,80x50cm,2017

Li Chenchi,adhd,Equilibrant,Inject Print on Silk,80x50cm,2017

2009年,藝術家李俊在A4美術館的《無常時》攝影個展中展示了用整年時間所記錄的灰塵與極小的家庭使用物品所創造的景象,現在似乎回到更抽象的起點,從外部獵取圖像的攝影視角轉換爲內觀相機(母體)本身——以透射進暗箱的光影記錄觀察,重新思考攝影的意義。

李俊,被拆遷院子裏的房東老夫妻留影紀念.河壩大樹下一個眺望遠方的人.夜晚發光的路燈.路面漆黑髮亮,藝術微噴,120x150cm,2017

Li Jun,The Old Landlord’s Photo in the Demolished Yard.A Person Standing below the Tree and Look into the Distance.Glowing Street Lamp in the Night.The Road was Dark and Shiny,Giclee Print,120x150cm,2017

從前以紀實攝影爲創作手法的藝術家駱丹,在2015年《何時離去》中將古老的溼版攝影作品通過延遲燈光互動裝置現場製造出在黑暗中相遇的觀影儀式感,而這次作品關注時間、光與虛實的主題,通過激光的曲面反射裝置獲得巨大極光般的幻影。

駱丹,回光之六,博物館收藏級藝術微噴,伊爾福Galeria Gold Fibre Silk,133.3x200cm,2017

Luo Dan,Project No.006,Archive Pigment Printing Inkjet on Archival Paper,Ilford Galeria Gold Fibre Silk,133.3x200cm,2017

展廳一層盡頭,將迎來藝術家陳蕭伊詩意美學意蘊的提問“Where we met?”——作品通過對月亮原型意象的探索,用影像的方式放置了一枚永恆處於運動中的月亮,與折射的光影、彎曲的圖像構建了一個凝固與永動的共時空間。

陳蕭伊,西奈山#1,UV鋅版打印,100x150cm,2017

Chen Xiaoyi,Mount Sinai#1,UV print on Sheet Zinc,100x150cm,2017

展廳二層以藝術家張晉的作品爲轉折,張晉將以多年前發表在《自然》雜誌子刊上的一篇科學論文作爲底本,用身邊日常的具象之物構建影像,試圖將抽象的科學理論可視化圖像化。一個關於攝影的源頭(化學成像)的再實驗,讓一切回到藝術界定之前……藝術家的創作開始回到自身記憶、生長環境的原點:重新出發的“攝影”將觀者逐漸引向“迴路”展廳明亮的空間。

張晉,無窮,藝術微噴,100x125cm,2016

Zhang Jin,∞,Giclee Print,100x125cm,2016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記憶初始點。藝術家黎朗將“1974年”作爲他的記憶元年,通過365張幻燈片、文本與聲音重述渺小個體生命與宏大歷史之間的疊影,構建一個關於1974年圖像“檔案室”。

黎朗,1974

Li Lang,1974

知道如何衆籌一幅攝影作品嗎?此次藝術家張克純通過網絡衆籌的方式,向來自長江沿岸43個古地名的網店賣家購買他們所在地的長江景觀照片與一瓶江水,融合成21世紀的新“萬里長江圖”。

張克純,長江圖,一次成像相相紙,8.6x7.2x40cm,2017

ZhangKechun,TenThousandLi Along the Yangzi River,Polaroid,8.6x7.2x40cm,2017

電腦軟件Photoshop的“摳圖”“合成”應該算得上攝影發展衍生出的“黑科技”了。藝術家張曉這次展出的作品《甜蜜的愛戀》將極具“親切感”,這些照片源自一位鄉村攝影師近十年來爲村民製作的“高效合成”的婚紗照,張曉試圖以此討論程序化的圖形生產所帶來的關於消費意識形態與審美邏輯的“特定語言”。

張曉,甜蜜的愛戀,藝術微噴,液晶顯示屏,21.5x27.5cm每個,288件

Zhang Xiao,Sweet Love,Giclee Print,LCD Screen,21.5x27.5cm each,288 pieces

藝術家木格說,他所感興趣的那些行走之間看到的日常,是一個又一個新鮮且陳舊的城鎮與鄉村。於是他沿着城市與鄉村之間無形的“牆”,行走了128658公里,記錄下關於空間或人的活力與凋敝的“肖像”,希望透過這些“肖像”呈現複雜現實下“充滿歷史和記憶的土地上的裂縫與矛盾”。《沿牆而行》是他體驗日常中國的一次旅程。

木格,通向村子裏的新婚之路,寧夏,攝影/收藏級打印,150x120cm,2015

Mu Ge,Marriage Road,Ning Xia,lnkjet Print,150x120cm,2015

作爲展覽的尾聲,剛剛斬獲“2017集美·阿爾勒發現獎”的藝術家馮立的《白夜》將作爲“迴路”的完美收官。馮立在城市中反覆遊走12載,銳利地獵取身邊的圖像:掙扎着以死相搏的人、拎着“人頭”的男人、長着蝴蝶翅膀的人、施工現場的禮儀小姐、閃電照亮的婚紗……,這些混淆了白天與黑夜,現實與幻境的圖像將日常生活的異化與荒誕披露無疑,同時也給予“直接攝影”以新的力量。

馮立,白夜,杵柺杖的兔子,藝術微噴,2015

Feng Li,White Night,A Rabbit with a Walking Stick,Giclee Print,2015

我們希望通過一次展覽,開啓對於2000年以來的西南影像實驗的梳理,討論對影像未來可能性的探索,通過幾年的時間,完成一次攝影以及攝影之外的持續行動。

本次展覽期間,麓湖·A4美術館力邀國際國內重要的學者、專家、藝評人、藏家等作爲學術支持,展開與影像有關的實驗計劃、展覽、藝術家講座、主題對談、實驗工作坊以及文獻整理等系列學術項目,並在2018年,A4美術館還將持續推動影像實驗計劃,在未來2-3年中逐步豐富和激發西南的影像創作及跨領域學術合作的藝術生態。除此以外,A4藝術品商店將以全新項目“麗麗照相館”亮相。

大師有空爲此次影展開通了A4專屬社區供所有線上線下用戶參與討論,每位參展藝術家和每件參展作品都會有獨立的話題供用戶評論分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