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曾国藩是公认具备“立功”“立德”“立言”三大德的圣人,从人生的维度,曾国藩又堪称中国士大夫的完美模版,40岁不到便官拜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升至二品,40岁后独力支撑大清危局,力挽狂澜,平定太平天国,堪称晚清第一功臣。

在曾国藩流传后世的无数格言中,有十句话真正道出了曾国藩又笨又慢却能平天下的本质:

1、成功的路有千万条,我只走那条看上去最笨、实际上最踏实的路!

考秀才:故事背景16岁那年,曾国藩开始考秀才,他老爹也跟着考。曾国藩一连考了六次都没考上。

曾麟书捶胸顿足道:“我已考了16次,你这又考了6次,就是瞎猫,也该碰上死耗子啦!咱曾家就是一个陪考的命啊。”

曾国藩对老爹的抱怨不置可否,他认为,科举考试还是公平的,“ 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这是毅力,也是气度,他不但未对屡次落选而动心,反而将其作为鞭策、激励自己更加注重磨练文章的动力。1833年,老天爷终于开眼,23岁的曾国藩在第七次秀才考试中入围,名列倒数第二。

感悟:对于资质平庸的人而言,流汗是肯定的,流泪也是必须的。抱怨没用,还不如落实到现实中。

2、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戒烟:故事背景曾国藩年轻时考秀才,总是考不上。心情烦闷之下,学会了抽烟。他发誓:不能立地放下屠刀,终不能自拔,我现在就戒了它,永不沾口!曾国藩没有食言,虽然每时每刻都心神彷徨,六神无主,但他用毅力撑下来,生不如死地熬了20多天,终于把烟给戒了。

感悟:人活着要有追求,不要在乎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只用用心的做好自己就行了。

3、小修小补于事无补,不干则已,要干就必从头做起,放手大干。要有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百死不悔的精神,才有可能力挽狂澜,成就大业!

建立部队抗击太平军:故事背景太平军正围困长沙,当时长沙城里正规军不到两千人,其他都是团练,不足三千人。 曾国藩到了长沙后,巡抚张亮基向他问计。他最后提出自己的想法:“应该建立一支凶悍敢战的部队,怎么称呼它都无所谓,但它一定要比敌人凶狠,比政府的正规军强出百倍!”张亮基惊骇万分,因为这是私建军队,搞不好会掉脑袋的,可曾国藩却认定必须如此才能力挽狂澜,挽救大清。

感悟:不管什么事情小修小补于事无补,不干则已,要干就必从头做起,放手大干。要有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百死不悔的精神,才有可能力挽狂澜,成就大业!

4、慢,不要紧。慢工出细活,只要坚持到底。

曾国藩率领湘军进攻田家镇:故事背景曾国藩率领湘军进攻田家镇他制订计划,让士兵从半壁山的峭壁上缒下,砍断横江铁索,如果成功,那长江南岸就彻底被其控制,田家镇则成为孤垒。有人报告曾国藩:“太慢了。”曾国藩微闭着眼说:“慢,不要紧。慢工出细活,只要坚持到底。”

感悟:慢,不要紧。慢工出细活,只要坚持到底。成功就距离你不远处了!

5、我看这用兵啊,就如下棋,又如射箭,临局走子,对方未必按棋谱来下,射箭教科书上讲的是身正,但身正也未必都能命中。因为成败都在变化万端之中。

曾国藩经历了湖口惨败吸起失败教训:故事背景曾国藩经历了湖口惨败后,内心略有消沉,他对李元度道:“自出山以来,我连遭岳州、靖港、湖口三大败,我格物致知了许久,也搞不清楚。我是不是个不知兵的人呢?”曾国藩大惊,李元度缓缓说道:“如果岳州之败是天意,那靖港之败就是人为,用兵之术,贵在确定目标而不更改,您则是朝令夕改,所以才有靖港惨败。至于湖口之败,气太盛,以为大局在控,其实是被人所控啊。”

感悟:善听人言,博采众长,以为己用。心胸虽不如古圣先贤那样宽广,但至少能容人正确之言。

6、人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风波磨折,只要坚忍不懈,总可有志竟成。人不怕失败,只怕在失败中沉溺而难以自拔。

曾国藩面对众叛亲离的局面:故事背景曾国藩湖口惨败后,前去寻求南昌巡抚陈启迈的帮助,向他要粮、要船、要人,但陈启迈的态度却十分冷淡,一味推脱。一番谈话后,陈启迈请曾国藩吃饭,饭非常简单,曾国藩感觉是下人吃剩下端上来的。一面吃饭,曾国藩一面感慨,这真是个成败论英雄的时代,胜了什么都好说,败了怎么都不好说。之后,在战败总结会议上,曾国藩对一帮夸夸其谈的文员破口大骂,将湖口惨败以来所有的憋屈都狠狠地发泄出来。那天夜里,曾国藩在迷迷糊糊、噩梦连连中被叫醒。勤务兵不无悲痛地告诉他,大批文员都卷铺盖走人了。

感悟:面对众叛亲离的局面,曾国藩接收了李元度的批评指正,勇于正视自己的失败,真正从失败中站了起来。正直的成功人士要有正视自己的失败勇气,真正从失败中站了起来精神。

7、凡事何须瞻前顾后,只要奋勇向前。

曾国藩接受最硬的“骨头”安庆:故事背景曾国藩和多隆阿、胡林翼想不到胜利来得如此容易,立即改变原来四路进兵的计划,重新部署。多隆阿率清军进攻桐城,曾国藩则攻安庆,李续宜兵团则变成总预备队,随时对进展缓慢的人进行支援。

多隆阿把最硬的骨头——安庆——扔给曾国藩,曾国藩竟欣然接受。连他本人都对自己的行为莫名其妙,胡林翼提醒他,进攻安庆就等于在进攻长毛的老巢南京,你一人能应付得来吗?曾国藩不知哪里来的干云豪气,说道:“凡事何须瞻前顾后,只要奋勇向前。”

感悟:成功没说百分百等你准备好才出击,成大事者“凡事何须瞻前顾后,只要奋勇向前。”

8、老弟,此时才是修行时,平时的风光八面,大军如云,何须我们费尽心力?只有此时,才是我们用心时。

曾国藩给弟弟写信:故事背景湘军正围困天京,各支军队里却陆续出现了瘟疫。当时真正损害湘军的“瘟疫”不是不可治疗的疾病,而是曾国藩的心理。他那段时间身心俱疲,仿佛又回到当年跳江之前的情境里。曾国藩一直与他身处前线的弟弟曾国荃通信,兄弟俩在这段时间都在互相传递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就是瘟疫,传染性极强。当一个人无法改变外界环境时,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改变心态,把负面情绪变为正面激励。

感悟:不能让负面情绪影响自己左右,当一个人无法改变外界环境时,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改变心态,把负面情绪变为正面激励。

9、我们兄弟位高、功高、名望也高,朝野上下都将我家视为天下第一家。兄弟啊,楼高易倒,树高易折,我们兄弟时时都处于危险之中。所以应该专心讲究宽和、谦虚,也许才可以在高位而无危险。

国藩被剿灭捻军:故事背景曾国藩被派去剿灭捻军,却在剿捻前线屡屡失利,曾国荃为助老哥一臂之力,再次出仕。他在湖北听闻许多官员都对他哥哥曾国藩的失利冷嘲热讽,曾国荃在弹劾官文之前,曾国荃得意洋洋地告诉了老哥他即将采取的行动。曾国藩收到弟弟的信后内心十分担忧,认为弟弟的影响力不够,必定招来报复。

感悟: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态、情绪,应该专心讲究宽和、谦虚,也许才可以在高位而无危险。

10、何谓忠?尽自己的心力即是忠,这件事,我必须要去!哪怕死在天津,我也要去!

曾国藩处理震惊世界的天津教案:故事背景1876年6月18日,这一天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天津教案,法国领事丰大业被愤怒的中国民众活生生打死,民众打得兴起,打死丰大业一行后,又跑到各个教堂和其他外国人居住的地方,又是烧又是杀,骚乱终结时,已有20名外国人被打死,教堂被焚烧三处。当时七个西方国家向清政府发出照会表示抗议,并要清政府严惩凶手,各国军舰开始向天津大沽口方向集结,可谓剑拔弩张。只要一点星火,就能引起滔天大祸。而且,这种外交事件,无论曾国藩如何处理,必定是两头不落好,很可能受到国内的指责,面对这种压力,曾国藩并没有退缩,而是抱着不惜一死的态度前往天津,誓要为国尽忠。

感悟:不要被大困难、大挫折吓到,要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国家命运如同自己的命运,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在大是大非面前,国家利益大于一切,曾国藩并没有退缩,而是抱着不惜一死的态度前往天津,誓要为国尽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