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曾國藩是公認具備“立功”“立德”“立言”三大德的聖人,從人生的維度,曾國藩又堪稱中國士大夫的完美模版,40歲不到便官拜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升至二品,40歲後獨力支撐大清危局,力挽狂瀾,平定太平天國,堪稱晚清第一功臣。

在曾國藩流傳後世的無數格言中,有十句話真正道出了曾國藩又笨又慢卻能平天下的本質:

1、成功的路有千萬條,我只走那條看上去最笨、實際上最踏實的路!

考秀才:故事背景16歲那年,曾國藩開始考秀才,他老爹也跟着考。曾國藩一連考了六次都沒考上。

曾麟書捶胸頓足道:“我已考了16次,你這又考了6次,就是瞎貓,也該碰上死耗子啦!咱曾家就是一個陪考的命啊。”

曾國藩對老爹的抱怨不置可否,他認爲,科舉考試還是公平的,“ 只有文丑而僥倖者,斷無文佳而埋沒者”。這是毅力,也是氣度,他不但未對屢次落選而動心,反而將其作爲鞭策、激勵自己更加註重磨練文章的動力。1833年,老天爺終於開眼,23歲的曾國藩在第七次秀才考試中入圍,名列倒數第二。

感悟:對於資質平庸的人而言,流汗是肯定的,流淚也是必須的。抱怨沒用,還不如落實到現實中。

2、不爲聖賢,便爲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戒菸:故事背景曾國藩年輕時考秀才,總是考不上。心情煩悶之下,學會了抽菸。他發誓:不能立地放下屠刀,終不能自拔,我現在就戒了它,永不沾口!曾國藩沒有食言,雖然每時每刻都心神彷徨,六神無主,但他用毅力撐下來,生不如死地熬了20多天,終於把煙給戒了。

感悟:人活着要有追求,不要在乎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只用用心的做好自己就行了。

3、小修小補於事無補,不幹則已,要幹就必從頭做起,放手大幹。要有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百死不悔的精神,纔有可能力挽狂瀾,成就大業!

建立部隊抗擊太平軍:故事背景太平軍正圍困長沙,當時長沙城裏正規軍不到兩千人,其他都是團練,不足三千人。 曾國藩到了長沙後,巡撫張亮基向他問計。他最後提出自己的想法:“應該建立一支兇悍敢戰的部隊,怎麼稱呼它都無所謂,但它一定要比敵人兇狠,比政府的正規軍強出百倍!”張亮基驚駭萬分,因爲這是私建軍隊,搞不好會掉腦袋的,可曾國藩卻認定必須如此才能力挽狂瀾,挽救大清。

感悟:不管什麼事情小修小補於事無補,不幹則已,要幹就必從頭做起,放手大幹。要有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百死不悔的精神,纔有可能力挽狂瀾,成就大業!

4、慢,不要緊。慢工出細活,只要堅持到底。

曾國藩率領湘軍進攻田家鎮:故事背景曾國藩率領湘軍進攻田家鎮他制訂計劃,讓士兵從半壁山的峭壁上縋下,砍斷橫江鐵索,如果成功,那長江南岸就徹底被其控制,田家鎮則成爲孤壘。有人報告曾國藩:“太慢了。”曾國藩微閉着眼說:“慢,不要緊。慢工出細活,只要堅持到底。”

感悟:慢,不要緊。慢工出細活,只要堅持到底。成功就距離你不遠處了!

5、我看這用兵啊,就如下棋,又如射箭,臨局走子,對方未必按棋譜來下,射箭教科書上講的是身正,但身正也未必都能命中。因爲成敗都在變化萬端之中。

曾國藩經歷了湖口慘敗吸起失敗教訓:故事背景曾國藩經歷了湖口慘敗後,內心略有消沉,他對李元度道:“自出山以來,我連遭嶽州、靖港、湖口三大敗,我格物致知了許久,也搞不清楚。我是不是個不知兵的人呢?”曾國藩大驚,李元度緩緩說道:“如果嶽州之敗是天意,那靖港之敗就是人爲,用兵之術,貴在確定目標而不更改,您則是朝令夕改,所以纔有靖港慘敗。至於湖口之敗,氣太盛,以爲大局在控,其實是被人所控啊。”

感悟:善聽人言,博採衆長,以爲己用。心胸雖不如古聖先賢那樣寬廣,但至少能容人正確之言。

6、人凡發一謀,舉一事,必有風波磨折,只要堅忍不懈,總可有志竟成。人不怕失敗,只怕在失敗中沉溺而難以自拔。

曾國藩面對衆叛親離的局面:故事背景曾國藩湖口慘敗後,前去尋求南昌巡撫陳啓邁的幫助,向他要糧、要船、要人,但陳啓邁的態度卻十分冷淡,一味推脫。一番談話後,陳啓邁請曾國藩喫飯,飯非常簡單,曾國藩感覺是下人喫剩下端上來的。一面喫飯,曾國藩一面感慨,這真是個成敗論英雄的時代,勝了什麼都好說,敗了怎麼都不好說。之後,在戰敗總結會議上,曾國藩對一幫誇誇其談的文員破口大罵,將湖口慘敗以來所有的憋屈都狠狠地發泄出來。那天夜裏,曾國藩在迷迷糊糊、噩夢連連中被叫醒。勤務兵不無悲痛地告訴他,大批文員都捲鋪蓋走人了。

感悟:面對衆叛親離的局面,曾國藩接收了李元度的批評指正,勇於正視自己的失敗,真正從失敗中站了起來。正直的成功人士要有正視自己的失敗勇氣,真正從失敗中站了起來精神。

7、凡事何須瞻前顧後,只要奮勇向前。

曾國藩接受最硬的“骨頭”安慶:故事背景曾國藩和多隆阿、胡林翼想不到勝利來得如此容易,立即改變原來四路進兵的計劃,重新部署。多隆阿率清軍進攻桐城,曾國藩則攻安慶,李續宜兵團則變成總預備隊,隨時對進展緩慢的人進行支援。

多隆阿把最硬的骨頭——安慶——扔給曾國藩,曾國藩竟欣然接受。連他本人都對自己的行爲莫名其妙,胡林翼提醒他,進攻安慶就等於在進攻長毛的老巢南京,你一人能應付得來嗎?曾國藩不知哪裏來的幹雲豪氣,說道:“凡事何須瞻前顧後,只要奮勇向前。”

感悟:成功沒說百分百等你準備好纔出擊,成大事者“凡事何須瞻前顧後,只要奮勇向前。”

8、老弟,此時纔是修行時,平時的風光八面,大軍如雲,何須我們費盡心力?只有此時,纔是我們用心時。

曾國藩給弟弟寫信:故事背景湘軍正圍困天京,各支軍隊裏卻陸續出現了瘟疫。當時真正損害湘軍的“瘟疫”不是不可治療的疾病,而是曾國藩的心理。他那段時間身心俱疲,彷彿又回到當年跳江之前的情境裏。曾國藩一直與他身處前線的弟弟曾國荃通信,兄弟倆在這段時間都在互相傳遞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就是瘟疫,傳染性極強。當一個人無法改變外界環境時,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改變心態,把負面情緒變爲正面激勵。

感悟:不能讓負面情緒影響自己左右,當一個人無法改變外界環境時,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改變心態,把負面情緒變爲正面激勵。

9、我們兄弟位高、功高、名望也高,朝野上下都將我家視爲天下第一家。兄弟啊,樓高易倒,樹高易折,我們兄弟時時都處於危險之中。所以應該專心講究寬和、謙虛,也許纔可以在高位而無危險。

國藩被剿滅捻軍:故事背景曾國藩被派去剿滅捻軍,卻在剿捻前線屢屢失利,曾國荃爲助老哥一臂之力,再次出仕。他在湖北聽聞許多官員都對他哥哥曾國藩的失利冷嘲熱諷,曾國荃在彈劾官文之前,曾國荃得意洋洋地告訴了老哥他即將採取的行動。曾國藩收到弟弟的信後內心十分擔憂,認爲弟弟的影響力不夠,必定招來報復。

感悟: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態、情緒,應該專心講究寬和、謙虛,也許纔可以在高位而無危險。

10、何謂忠?儘自己的心力即是忠,這件事,我必須要去!哪怕死在天津,我也要去!

曾國藩處理震驚世界的天津教案:故事背景1876年6月18日,這一天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天津教案,法國領事豐大業被憤怒的中國民衆活生生打死,民衆打得興起,打死豐大業一行後,又跑到各個教堂和其他外國人居住的地方,又是燒又是殺,騷亂終結時,已有20名外國人被打死,教堂被焚燒三處。當時七個西方國家向清政府發出照會表示抗議,並要清政府嚴懲兇手,各國軍艦開始向天津大沽口方向集結,可謂劍拔弩張。只要一點星火,就能引起滔天大禍。而且,這種外交事件,無論曾國藩如何處理,必定是兩頭不落好,很可能受到國內的指責,面對這種壓力,曾國藩並沒有退縮,而是抱着不惜一死的態度前往天津,誓要爲國盡忠。

感悟:不要被大困難、大挫折嚇到,要和國家命運息息相關,國家命運如同自己的命運,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情,在大是大非面前,國家利益大於一切,曾國藩並沒有退縮,而是抱着不惜一死的態度前往天津,誓要爲國盡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