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像 Web 2.0 平臺一樣,經過精心設計的密碼學網絡是實時運行的服務,也是決定遷移成本的強大網絡效應的基礎。就像 Web 2.0 公司一樣,區塊鏈項目想要通過 網絡效應 來產生費用流並留住用戶,從而提高其防禦力。

很多企業家和投資者都認爲區塊鏈項目無法捕獲價值,因爲它們都是在開源代碼上構建的。他們認爲,如果你的代碼是開源的,其他人會複製你的代碼,搶走原本屬於你的用戶和收益,因此這套業務的基礎並不牢靠。

然而,區塊鏈項目的商業模型確實是可持續的。如果你熟悉 Web 2.0 市場背後的價值邏輯,很快就能看破其中玄機。就像 Web 2.0 公司一樣,區塊鏈項目想要通過 網絡效應 來產生費用流並留住用戶,從而提高其防禦力。

密碼學貨幣之所以如此與衆不同,是因爲它可以在相似的框架上擴張。區塊鏈網絡的主要創新之處在於,它們能讓用戶分享自己所創造的價值,以此增強網絡效應。

網絡效應、遷移成本和防禦力

人們對密碼學貨幣和價值捕獲的誤解是情有可原的。開源代碼爲軟件公司創造了數萬億美元的收入,但是開發該代碼的社區往往無法直接捕獲這麼多價值。

這是因爲,可以輕易複製的 開源代碼庫 與利用開源代碼提供服務的 網絡 之間存在巨大差異。開源代碼庫是一個空洞的藍圖。代碼都是死的,要填入 數據 和/或 用戶 ,才能變成一項服務或者一個網絡。

許多互聯網平臺都是各大公司使用開源代碼庫構建的,作爲實例或服務運行。隨着數據庫條目和用戶越來越多,該項服務對單個用戶的價值也越來越大,這就是所謂的 “網絡效應”。用戶換用同類服務需要承擔一個固有的成本,這個遷移成本就是防禦力的來源,讓同類服務難以與之競爭。想象一下無友可交的 Facebook 和沒有司機的 Uber 。這就是大平臺愈發壯大,競品卻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旦某個平臺通過網絡效應獲得了防禦力,遷移成本就成了公司向用戶 和/或 廣告商收費的基礎。只要費用低於用戶轉向其他平臺的遷移成本,這個商業模型就是可行的。

爲什麼可分叉並未使遷移成本降爲零

就像 Web 2.0 平臺一樣,經過精心設計的密碼學網絡是實時運行的服務,也是決定遷移成本的強大網絡效應的基礎。由於密碼學網絡是在開源代碼的基礎上構建的,其他人可以輕而易舉地複製(分叉)這些網絡的代碼。雖然複製代碼是免費的,但是如何協調所有參與者,引導他們轉移到一個空蕩蕩的網絡中,這背後的社會成本並不爲零。此外,還有品牌所帶來的信任和熟悉感、 林迪效應 和智能合約集成,以及你在如何鞏固現有服務,形成網絡效應以及產生遷移成本方面的祕訣。

比特幣的網絡效應源自有多少人將其視爲價值貯藏物,這會激勵礦工保護網絡的安全。以太坊的網絡效應源自部署應用的開發者 —— 每個開發者可以在其他開發者的基礎上構建更高階的服務,吸引更多用戶並拉動 ETH 的需求量。

在應用層方面,自動化代幣交易所 Uniswap 對於新用戶來說用處更大,因爲市場流動性越高,交易價格就越合理。就貨幣市場借貸協議 Compound 而言,隨着貸款流動性增加,該協議提供的貸款利率就越有競爭力。

每當原始網絡出現分叉,二者在技術上是等效的,但是後者在功能上不如前者。Compound 的分叉流動性較低,無法提供更優惠的貸款利率。同理,Uniswap 的分叉也無法提供更實惠的價格。比特幣的分叉也不太可能被視爲價值貯藏物或交換媒介,因此無法捕獲價值。

這與傳統 Web 2.0 平臺的基本防禦原則相同:吸引用戶,產生網絡效應,並通過遷移成本提高防禦力。遷移成本構成了營利的基礎,通常以費用的形式呈現:

密碼學貨幣 Web 2.0
比特幣 每次轉賬收取的費用 PayPal 每次轉賬收取的費用
以太坊 每次函數調用收取的費用 Twilio 每次 API 調用收取的費用
Compound 每次貸款收取的費用 LendingClub 每次貸款收取的費用
Uniswap 每次交換收取的費用 Coinbase 每次交換收取的費用

只要一項服務維持在最低的盈利水平,即,收取的費用恆低於遷移成本,它的商業模式就是可行的。

因此,密碼學貨幣的創新之處不在於商業模式,而在於受益者。

獨特優勢:密碼學貨幣的價值分配能力

密碼學代幣在創新意義上不亞於數據包。如今,我們可以像轉移數據那樣轉移價值:通過一個開放式標準,以極細粒度將價值即時傳輸給全球範圍內任意一個人。這就意味着,有價值的密碼學貨幣服務有機會直接將用戶創造的價值重新分配給用戶。

在設計得當的情況下,有效的費用流分配能夠直接激勵用戶做出貢獻,從而鞏固網絡效應,增強網絡的防禦力,反過來促進費用流的活性。這一良性循環能夠促進密碼學網絡的可持續發展。另外,得益於其 合作型經濟模型 ,這些由用戶所有的網絡不僅在規模上日益擴大,其防禦力也越來越強。

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密碼學網絡是第一批屬於社區並由社區運營的大規模平臺。但是,有了正確的工具,更多創始人就能利用這一新堆棧來分配經濟價值,構建網絡效應並創造價值,惠及自身、投資者乃至整個用戶社區。

將經濟合作作爲產品體驗的主要特徵,創始人就能創建規模更大、競爭力更強且防禦力更高的網絡,同時可以容納更多創新 —— 這些都要歸功於密碼學貨幣的開源基礎。

(完)

原文鏈接: https://a16z.com/2020/04/08/crypto-network-effects/

作者:Jesse Walden

翻譯&校對:閔敏 & 阿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