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了戴季陶的反對,蔣介石正好順水推舟,斷了宋子文做行政院長的念頭。在民國的政壇上,戴季陶一直是棵屹立不倒的常青樹,這不僅僅是因爲他和蔣介石私交深厚,更重要的是,他非常會揣摩蔣的心意。

在國民黨的大佬中,和蔣介石私交最好的,非戴季陶莫屬。好到什麼地步呢?據說,蔣緯國生父其實是戴季陶,因爲懼內,蔣介石毅然替他認下,並一直視如己出。然而,這位蔣介石最忠實的追隨者,卻選擇了自殺,這是爲什麼呢?

戴季陶,名傳賢,字季陶,四川廣漢人。在老師徐炯的影響下,他有了反滿革命的思想。14歲那年,他和馬君武一起去日本留學,三年後,又結識了蔣介石,兩人相見恨晚,於是結爲異姓兄弟。

那時的蔣、戴二人,還是難耐寂寞的翩翩少年。他們幾乎同時愛上了一個日本女子,並且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因爲戴季陶相貌帥氣,又知情識趣,很會討女人歡心,他通過得到了美人芳心,很快就得到了美人的身體。蔣介石對盟弟的捷足先登,心裏泛酸,卻又不奪人所愛。戴季陶知道蔣介石的心思,覺得不能因爲一個女人,傷了兄弟間的義氣。於是他做了一個決定:兩兄弟共享愛人。從此開始了三人同歡的日子。

沒過多久,那名日本女子懷孕了,十個月後,產下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孩子。戴季陶怕老婆,不敢認這個孩子,大哥蔣介石替兄弟認下了這個兒子,取名蔣緯國。

蔣緯國長大後,一直爲自己的身世困擾,他曾親自問戴季陶自己是誰的兒子,戴季陶沒有直說,只是把一面鏡子交給蔣緯國,反問道“你說呢?”

1909年,戴季陶歸國,出任《天鐸報》主筆。兩年後,因爲宣傳反清思想,不得不流亡日本。辛亥革命爆發後,返回上海,以記者的身份,迎接中山先生。

民國成立後,戴季陶成爲孫中山的機要祕書。1917年9月,民國軍政府在廣州成立,他同樣身居要職。在他的引薦下,蔣介石做了少將參議和粵軍參謀長。可惜因爲是外鄉人,蔣屢屢遭受排擠。受夠了窩囊氣的蔣介石,索性跑回了浙江老家,任憑孫中山如何催促,他就是不肯回去。戴季陶聽說後,親自去了溪口,勸盟兄務必忍耐,蔣介石聽了,又慚愧,又感動,稱讚戴季陶待自己“私愛之厚,道義之深,有過於孫先生與靜江之待我者。”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戴季陶出任考試院院長,成爲蔣介石政權最倚重的理論家。

在民國的政壇上,戴季陶一直是棵屹立不倒的常青樹,這不僅僅是因爲他和蔣介石私交深厚,更重要的是,他非常會揣摩蔣的心意。

西安事變後,衆人見宋子文救蔣有功,紛紛推薦他當行政院長。只有戴季陶不以爲然,他說“子文同志侃侃大才,黨國棟樑,將來必委重任。但在今日之情況,則天下將以爲委員長以國家名器爲私人酬庸之具,非愛子文之道。”

蔣介石聽了,感嘆:“知我者,戴公也。”

原來,宋子文雖然是他的小舅子,可他跟自己並不是完全的一條心。回到南京後,蔣介石本打算槍斃張學良,但宋子文卻堅決反對,說如果他這樣做了,自己就把他的醜事全抖落出來。這讓蔣介石心裏堵得慌。

有了戴季陶的反對,蔣介石正好順水推舟,斷了宋子文做行政院長的念頭。

抗日戰爭勝利後,他一再提醒蔣介石,趕緊剿滅解放軍。但他沒有想到,隨着戰爭的進行,解放軍在戰場上勢如破竹,國民黨軍則節節敗退。面對時局,在廣州養病的戴季陶經常夜不能寐。

蔣介石下野後,佈置大批國民黨要員逃往臺灣。當通知他去臺灣時,心灰意冷的戴季陶回絕了:“不去了。但願回老家,伴父母於九泉,盡人子之責。”於是,他讓兒子家裏安排去成都的飛機。然而,天公不作美,由於天氣原因,飛機一直無法起飛。

1949年2月10日,他對祕書分析起當下的局勢:國軍守不住大西南,四川肯定會落到解放軍手中,而他們,是不會放過自己的。

“爲黨國盡節,此其時矣!”戴季陶心想。於是在11日夜間,他吞下了大量安眠藥。第二天上午,家人才發現他時,早已氣絕身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