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日本作曲家,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久石讓,或者更進一步可能會想到坂本龍一,但其實在他們之前,還有一位深深地影響了整個日本作曲界的音樂家,他就是武滿徹。

可以說武滿徹是日本第一位國際級的作曲家。在他之前,日本還真沒有哪一位作曲家,可以用西方管絃樂的體系進行創作,並且成功的在西方音樂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1930 年,武滿徹出生不久,就隨父母來到了大連。那時候整個東北都處於僞滿洲國的統治,所以很多日本人也都是在中國生活並長大。

8 歲時武滿徹回到了日本,14 歲時開始在日本軍隊服役。要知道二戰時期的日本,成年男子都無法擺脫徵兵的命運。而這種軍國主義瀰漫的氣氛,也讓武滿徹感到非常痛苦。

二戰後美軍進駐日本,武滿徹開始在美軍的軍隊中服役,從而有機會接觸到西方音樂並大受感動,自此便開始了潛心自學。

所以說,武滿徹從一開始就是從西方音樂入手的,而他對日本傳統音樂一直都十分反叛。因爲日本的傳統音樂,總是會讓他想起在日本軍隊中的壓抑和痛苦,西方音樂正好可以讓他擺脫那些記憶。

後來,武滿徹加入了一個實驗性的藝術組織,結識了各類藝術家,學習到很多西方音樂的創作思路。終於,在他 21 歲那年,迎來了人生的重大轉機。

那一年,20 世紀最重要的一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到日本訪問。在唱片公司訪問期間,工作人員原本是想讓他聽一些,日本當時比較主流的音樂家的作品,可錄音師不小心播放了武滿徹的一部安魂曲,讓斯特拉文斯基大爲感動。

回美國之後,特拉文斯基就在美國樂壇,對武滿徹進行大力推廣。不久之後,武滿徹就收到美國一個基金會的委約,創作了一部樂隊作品,叫做《多利安的地平線》,由舊金山交響樂團首演,自此打開了國際市場。

事實上,年輕時的武滿徹,一直都在逃避自己基因中的日本元素。不過,他在作曲的時候,這些元素又總是被無意識的加入其中。都說音樂是語言的延伸,看來想真正擺脫確實並非易事。

於是,人到中年的武滿徹決定不再逃避,轉而開始面對自己根深蒂固的日本情節,開始在自己的音樂中,主動融入大量日本傳統音樂元素,甚至是整個東方的元素,都被他運用了起來。

這裏要補充一個背景。戰後的日本,基本是通行一種全盤西化的文化。而武滿徹這種率先把日本傳統樂器,融入到西方管絃樂的做法,就顯得非常創新。

這一時期武滿徹的代表作,是一部來自紐約愛樂樂團的委約作品,名爲《十一月的腳步》。在這首作品中,他把日本民族樂器琵琶和尺八加入其中,成爲他日後東西交融的經典。

除了對日本傳統音樂元素的發掘,武滿徹的作品還受到約翰·凱奇,以及德彪西的影響。後期的武滿徹,開始大量採用五聲音階進行創作,東西方音色的融合更爲純熟。

除嚴肅音樂之外,武滿徹對電影音樂,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非常神奇的是,他的電影音樂非常的清新動聽,完全沒有他嚴肅音樂中的先鋒元素。

比如,文章開始,給大家送上的這首電影配樂《黑色的雨》,旋律如泣如訴,這也直接影響了後世日本電影音樂的審美。

本文插圖爲日本畫家川瀨巴水作品

坂本龍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