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變幻莫測的塵世裏,無論是人,還是國家,想要更好的生存下去,除了外界的輔助外,自身的實力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今天學完“澠池相會”這部分後,我有了這樣的感慨。在戰國七雄中,秦國在勢力日漸強大的同時,吞併天下的野心也慢慢顯露出來。這時,楚國、趙國的勢力也在不斷變大,僅次於秦國。聰明的秦王爲了完成自己宏圖大業,一一擊破其他六個國家,他採取了“合縱”政策,主動與趙王合好,約趙惠文王在澠池相會,以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好集中力量去攻打楚國。

然而,秦王從心底裏是瞧不上趙國的。他讓趙王爲自己彈瑟,並讓秦史官把這件事情記錄到歷史檔案中,這無異是在羞辱趙王及趙國。而藺相如作爲一名趙國人,又是陪伴趙王出使的朝廷命官,怎能在大庭廣衆之下丟了趙國的尊嚴呢?在這種情況下,藺相如不惜以命來脅迫秦王爲趙王擊缶,並讓趙史官把秦王爲趙王擊缶的這件事記錄到歷史檔案中,藉此挽回了趙國的尊嚴。藺相如以下犯上,最後,秦王也未深究他的罪責,難道真的是藺相如以死相拼的氣勢震懾住了秦王?

事情絕非這麼簡單,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原來,澠池相會之前,廉頗就帶領重兵駐守趙國,這令正與楚國交戰的秦國無計可施。如果澠池相會上,藺相如背後沒有強大的軍事爲後盾,估計他與秦王的對峙,又是另一番結局了。

不過,藺相如是聰明的,他能洞穿秦王的心思,並利用他的心思來扭轉不利局面;趙王也是英明的,他信任藺相如,並能聽從藺相如的。然而,現實生活中,米國努力拉攏的附屬國中卻沒有了藺相如這類的人,他們看不穿米國的真正用途,跟着米國一起,在其他國家的主權領域裏耀武揚威。他們不明白,“邪不勝正”這個亙古不變的道理!我真替這樣的附屬國着急,他們看不清自己的所作所爲,只不過是爲他人做嫁衣罷了!

我想這樣的附屬國最終的命運是走向衰亡!他們不僅看不清形勢,而且還妄圖依靠別國來壯大自己,這無疑是將美夢寄託在空中、水上,幻夢一場!一個國家真正的強大,是要以本國爲根本,強化軍事,而不是依附於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