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9年,周赧王46年,當時中國最強大的兩股軍事力量發生了一次激戰。一方是經過商鞅改革,以及多年征戰,有“虎狼之師”之稱的秦國銳士;一方是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建立起以騎兵爲主體的,強大趙國軍隊。
戰爭的起因,是公元前270年,趙惠文王派公子郚入秦爲人質,同時請求用焦、黎、牛狐等三城換回所失的藺、離石、祁三城之時。貪圖三城重要戰略位置的秦昭襄王欣然答允。不過,趙惠文王在得到秦國歸還三城之後,公然廢棄諾言拒出讓三城,於是雙方之間的戰爭爆發了。
受到欺騙的秦昭襄王,立即任命胡陽(也有說法爲胡傷)爲主帥統兵10萬攻打趙國。胡陽採用了借道韓國直撲趙國腹地的戰術,在圍困住閼與城之後,圍而不攻準備打擊趙國援軍。閼與是趙都邯鄲的門戶,也是邯鄲和晉陽間的戰略要塞。所以,趙國必須去救援這個被秦軍圍困的小城。在包圍閼與之後,胡陽開始分兵攻擊武安。武安作爲邯鄲的西大門,戰略位置同樣重要,趙國不得不派出大將廉頗,在武安一線與趙軍對峙。然後,派出趙奢統領5萬大軍去救援閼與。
爲了達到出其不意的目的,也爲了躲開秦軍的伏兵,趙奢率領5萬趙軍,先在一個偏僻之地駐紮了28天,還擺出一副“堅壁清野”的防守姿態。結果就在秦軍開始逐漸攜帶,並調整了軍隊的部署之後,趙奢立即率領大軍“卷甲而趨”,經過兩天一夜急行軍,繞過秦軍正面防線,從北部經由和順再向南到達涅縣。然後,趙奢派遣重兵佔據了北山,形成居高臨下的地利優勢。早已成驕兵悍將的秦軍,開始不顧一切的向趙軍發動攻擊,趙國士先是用密不透風的“箭雨”,大量殺傷了秦軍,也讓秦軍的銳氣盡失。此後,趙軍開始進行反擊,閼與城中的趙軍也乘機殺出來,形成了內外夾攻之勢。那支曾經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虎狼之師,再也無力抵抗,在將數萬秦軍將士的屍體遺留在閼與之後,不得不向南往韓國方向潰逃。
閼與一戰,使得趙奢功成名就,被趙惠文王封爲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比肩而立。同時,挫動了秦國的銳氣。遏制了秦軍東進的,秦、趙之間出現短暫,而又珍貴的8年的戰略平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