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逢假期景區人擠人,是時候推進“智慧旅遊”。五一旅遊大數據:北京人最能消費,上海出遊人數最多。

五一旅遊大數據出爐,告別人從衆模式還得靠智慧旅遊

文 | 範娜娜

眼見着五一小長假已過,大衆又開始數着日子翹首以盼下一次的假期。這次從一天變四天的五一小長假極大地推動了人們出遊的熱情。著名的旅遊景區人頭攢動,遊客擠到懷疑人生,外出遊玩的人數再創新高。

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2019年“五一”假日期間全國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增長13.7%;實現旅遊收入1176.7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6.1%。

近幾年的公開數據也足以彰顯五一假期遊的火爆,1999年國務院改革出臺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國慶節、春節和“五一”法定節日加上倒休,全國放假7天,那次掀起了黃金週旅遊熱。五一黃金週確立的次年,也就是2000年時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僅有4600萬人次,而到了2019年出行人數已經逼近2億大關,旅遊收入也從2000年的181億元,增長到如今的1176.7億元。

近4年國內五一假期遊人數與旅遊收入(數據來源:假日辦及文化旅遊部公開數據)

五一旅遊大數據:北京人最能消費,上海出遊人數最多

根據《2019年五一旅遊賬單》,五一旅遊十大客源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武漢、南京、深圳、杭州和西安,這十大城市的五一假期出遊人數最多。

隨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國民旅遊消費也在迅速提高。根據攜程跟團遊和自由行數據,五一假期“國內遊消費力前十強城市”依次爲北京、杭州、上海、福州、深圳、天津、青島、太原、寧波和南京。這些城市五一旅遊單次國內遊人均花費超過2600元,其中北京高達3037元。

而根據北京市商務局發佈的消費數據,“五一”小長假期間北京夜間經濟特色凸顯,消費市場繁榮活躍。王府井、三里屯和青年路等區域18點至次日早上6點夜間消費十分活躍,餐飲消費同比增長達51.3%,客單價在100元左右,小喫快餐、飲品、燒烤等品類最受歡迎;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同比增長15%以上。

每逢假期景區人擠人,是時候推進“智慧旅遊”

這個五一假期,著名景點人擠人,餐館排隊上千號,各地開啓“人從衆”模式的新聞此起彼伏,這也表明當下旅遊市場服務的不完善,尤其是信息服務供給的不足。如今,遊客對高品質旅遊產品的需求不斷擴大,迫切需要市場提供多元化、人性化的選擇,讓旅途不再變“囧途”,打造“智慧旅遊”成爲迫切之需。

在各行各業都掀起智慧化浪潮的當下,智慧旅遊也越發受到重視。其落地方向重點是在線旅遊和景區智能化。

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第十條提出“以信息化爲主要途徑,提高旅遊服務效率。積極開展旅遊在線服務、網絡營銷、網絡預訂和網上支付,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構建旅遊數據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遊企業、景區和重點旅遊城市的旅遊信息化服務水平。”

隨着旅遊在線服務、網絡營銷、網上預訂、網上支付等業務的迅速展開,在線旅遊火速增長。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達11725.9億元,預測到了2022年將高達24621.4億元。旅遊的在線化率也在逐漸攀升,從2013年的10.6%飆升至2019年的預估40.9%。

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與在線化率

景區的智慧化需要黑科技的加持。物聯網將各類旅遊資源和旅遊服務設施中佈設的多種類型傳感設備實現感知互聯,從而構成旅遊環境的有機整體;大數據聯通,智能優化資源配置結果,從而輔助景區高效運營。VR、AR技術則開創全新的旅遊體驗模式運營體驗,給用戶更好的旅遊體驗。

如今,景區線上購票、刷臉掃碼入園、AR導航、語音導覽、酒店智能入住、餐廳自助點餐,一部手機就能完成各類需求,旅行全程省心省力。由雲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騰訊公司聯合打造的全域旅遊智慧平臺“一部手機遊雲南”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爲未來旅遊行業的大勢所趨,“智慧旅遊”的想象空間值得期待。

□範娜娜(新京報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