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電影市場的焦點都聚集在黃渤、沈騰和巨石強森這樣的國內和國際明星身上,他們的存在也絕對的保證了票房成功。而就在2018年的8月17日,一部由同名紀錄片改編的叫做《最後的棒棒》的電影悄無聲息的上映了,據說僅有200萬的宣發費用,在如今充滿大製作大手筆的電影市場也只能選擇“悄無聲息”的方式出現在大家的面前了。不過,這並不是這部電影的悲劇,恰恰相反這樣的宣傳方式和上映方式和導演低調樸實的做事風格十分一致,一個純粹爲了自己追求的東西而去行動的人是值得尊敬的。《最後的棒棒》能夠在大銀幕與大家見面本身就是一種成功,不管票房如何這部在豆瓣上獲得9.7分高分的紀錄片觸動了很多像我這樣的人,而且我相信在大銀幕上與大家見面後還會觸動更多的觀衆們。

《最後的棒棒》最早是在2015年以13集紀錄片的形式出現,真實的記錄了山城重慶的棒棒大軍這個羣體的沒落,他們曾經有過輝煌的歲月,隨着時間的推移棒棒這個行業已經開始被時代所淘汰,年輕人不會選擇這麼辛苦的工作,而年齡大的棒棒們又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沒有其他的生存技能,所以很多歲數已經不小的棒棒依然爲了生活在艱辛的從事着這個行業。山城重慶曾經的發展離不開棒棒軍的存在,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這個行業的需求急劇減少,看着自己曾經爲之奮鬥過得城市開始不需要自己了,很多棒棒開始轉行,但仍然有些人在堅守着這個職業,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是因爲生活的無奈,還是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

本片的導演何苦,就和他的名字帶有一個苦字一樣,選擇了棒棒這一艱苦的行業來進行拍攝,而很多人知道他曾經是軍隊的正團級幹部後,也不由自主的對他喊出了他的名字——你這是何苦呢?確實,一個正團級的軍隊幹部,退伍轉業後身上揣着1300元生活費,2000元一個月在一個婚慶公司找了一個攝像小哥(後來小哥嫌太辛苦拒絕拍攝,結果工資漲到了2100......),就扛着一根木棒拜一個叫老黃的資深棒棒爲師,開始了爲期一年的棒棒生涯,這是很難讓人相信是事實存在的事情。當你看完了整部的紀錄片後(我相信大部分人只要看了第一集,就會一直看下去),你就會由衷的發自內心的敬佩起何苦導演,這個追求藝術理性的軍人,即使退伍後依然用軍人的勇氣和毅力在繼續着自己的對於藝術上的追求。而他的藝術非常的質樸,非常的寫實,就是生活本身。一個根本沒有拍過紀錄片的導演,用軍人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說拍就拍,沒有豐富的拍攝經驗和華麗的拍攝技巧,但是卻用真誠的態度與真實的拍攝風格征服了觀衆。

說實話在前兩個月聽說《最後的棒棒》將被製作成電影在大銀幕上上映的時候,我是非常的激動的。這樣的好片子是應該讓更多的中國觀衆所看到所欣賞的。何苦導演以及其自然的生活畫面給我們創造出了不同的人物角色,片中的主角們大都生活的不容易,但這絕對不是一部單純叫苦賺眼淚的片子。導演在親自上陣融入棒棒生活其中的角度去拍攝影片,並且客觀的把握了時代發展背景下棒棒行業發展的沒落,和一個一個不同性格的角色們不同的命運走向。影片風格上充滿了大家苦中作樂的喜劇成分,整部電影非常的立體,一年的時間足夠導演去完整的講述棒棒行業的現狀,而何苦導演做的相當出色。

《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爲它雖然只是記錄了棒棒這個行業的人與事,但是給觀衆的啓發與感觸絕不僅僅是侷限於這個行業的。何苦導演根本不需要什麼劇本,在一年的棒棒生涯中,身邊每個人的生活和背後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劇本,真實的生活與命運軌跡讓我們對於社會的變遷和每個人物的喜怒哀樂聯繫到一起,並且由衷的進行種種社會問題的思考。當你看完本片後,你就一定會記住劇中的每一個重要的角色,在棒棒生涯中建立深厚友誼的老黃與老杭、經常吵架又總在一起的老甘與老金、愛賭錢又特別能喫的河南、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了不錯生活的大石,這些劇中的角色都有自己明顯的缺點和侷限性,但他們又是那麼努力認真的生活着。

這部電影已經在今天8月17日上映了,各大影院的排片不多,但是非常推薦您能夠抽出一點時間去看一下,看完一定不會後悔的,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在這個浮躁社會氛圍內對於心理的一次淨化。由於筆者本人也還沒有去觀看這部電影,所以今天就寫到這裏吧,如果有興趣可以點一下關注,後續可能還會有觀看影片後的感想,和每個人物的解讀。最後真心的希望看到此文的朋友們可以多多支持這部充滿態度和良心的電影——《最後的棒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