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巴金的母亲认为这是一件大事,便和巴金的父亲商量:“能不能别打犯人,这些凄厉的叫声,别说孩子了,我听得都觉得瘆得慌。不过,巴金的一句话,母亲的情怀,倒让父亲听进去了,犯人的哀嚎少了许多。

第七期

金光为我们带来的是巴金

听金光老师给你讲述巴金的“在家”、“离家”、“回家”

巴金生于1904年,死于2005年,他陪伴着我们走过了101年。早在70年代,他就倡导我们要说真话,回归人性,那是相当了不起的。所以,今天小编想给各位好好介绍一下“爱”、“诚”、“真”的巴金。

巴金的母亲不仅爱孩子,而且从小就教育他,要学会爱人世间的一切。在巴金5岁的时候,晚上害怕得睡不着觉,便告诉母亲,老听见爸爸在打人。如果是换做平常的母亲,可能会随便安慰一下,甚至大声吼孩子,早点睡觉。

但巴金的母亲认为这是一件大事,便和巴金的父亲商量:“能不能别打犯人,这些凄厉的叫声,别说孩子了,我听得都觉得瘆得慌。”父亲保证,绝不会判犯人死刑,但打人这件事,只能尽量注意。不过,巴金的一句话,母亲的情怀,倒让父亲听进去了,犯人的哀嚎少了许多。

您想啊!那个年代,还有多少人管犯人的死活,但巴金一家人是慈爱的,有一颗怜悯的心,让犯人保留着一份尊严。也正是因此,在巴金之后的生活里,他变得更加善良,更加有爱地对待其他人。

听金光老师给你讲述巴金的“在家”、“离家”、“回家”

随着巴金慢慢长大,他便离家求学了,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巴金有位同学,和别人一起合办了杂志,但没有足够的钱。于是,这位同学进了裁缝铺当学徒,把自己的手弄得全是小血点。而且, 一直卖自己当季的衣服,只能夏天穿棉袄,冬天穿单薄的衣服。即使这样,他仍然按时按期的,付自己该出的那份钱,将杂志办下去。

同学的举动深深地影响了巴金,也让他学会了忠实于自己的心,忠实于自己的读者,从来不慢待自己的读者。他可以和青年粉丝一聊聊三个小时,在他的文章里,你看不到任何技巧,更多的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说到哪里,写到哪里。这种淳朴的写作方式,让我们更加爱他。

听金光老师给你讲述巴金的“在家”、“离家”、“回家”

离家多年,巴金回到老宅,看到那盏灯,想到了一生郁郁寡欢的哥哥,想到了受不了亲戚奚落而自杀的姐姐,他觉得封建思想真是吃人,这样的悲剧不应该再次出现。

所以,我们才看到《家》、《做大哥那样的人》、《春秋》等文章,巴金用文字体现了,他对限制个人自由的封建主义的无情控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