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当人们说到福建,大多指的是闽南。比如大部分人印象中的福建话,其实只是闽方言中的一支——闽南语系;大部分人印象中的福建菜如沙县小吃,也只是众多福建美食里的一小部分。其实福建的好吃的和方言一样,也要分成闽东、闽南、闽北和闽西四个不同的区域,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的闽菜是以闽东风味为主体的。

小编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福建菜有什么美食,值得广东人天天惦记吃福建人呢

糟鳗

炸糟鳗鱼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菜,属于闽菜系。海鳗鱼洗净,吸去水分。切去中间的大骨,将鳗鱼肉成2寸长的一寸宽的鱼片。,糟鳗是只有春节才能吃上的菜,当然现在在一些地道的闽菜馆也能够吃得到,但总不是家里的味道。糟鳗用的是新鲜鳗鱼或是草鱼,下油锅炸得外酥里嫩,再用调味好的酒糟蒸起来。

鱼丸

鱼丸是福州、闽南、广州、台湾、江西抚州一带经常烹制的特色传统名点,属于粤菜或闽菜系。亦名“水丸”,古时称“氽鱼丸”。因为它味道鲜美,多吃不腻,可作点心配料,又可作汤,是沿海人们不可少的海味佳肴。鱼丸又称“鱼包肉”,用鳗鱼、鲨鱼或者淡水鱼剁蓉,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制成的丸状食物,富有沿海特色风味小吃之一。

爆炒双脆

爆炒双脆是一道传统的地方名菜,属于闽菜系。以海蜇皮和猪腰为主料,口感脆爽,造型美观,是福州宴席上的佳肴,也是一道可口的家常菜。在做法上讲究刀工和火候,切猪腰时下刀要迅速而富有节奏,成菜才会既鲜脆又美观。

鼎边糊

鼎边糊又称锅边糊,鼎边垂,福建特色著名佳点,风味小吃,分为福州锅边糊和漳州锅边糊,一般与生煎包、油饼、油条、猪血等配食,为当地早点佳品。大米磨成浆沿烧热的锅缘浇一圈,一会儿米浆就被烤熟成米片,旋即铲入锅底的高汤中。这高汤需是用蚬子、熟鱼(一种咸鱼)、虾油烧成才正宗。根据各人喜好可再加入花蛤、鱿鱼、虾、罗汉肉等等,最后撒上一把蒜叶、芹菜末。

蚬子

蚬子是蚬的俗称。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白蚬》:“ 粤 人谣云:‘南风起,落蚬子,生於雾,成於水,北风瘦,南风肥,厚至丈,取不稀。蚬子小小的,吃起来没有多少肉,味道却极鲜美。家常的吃法是滚水去壳后用酒糟炒了佐粥、下酒,或者捞熟后用老酒、油、盐、葱花拌一下,香得不得了。

兴化炒米粉

兴化炒米粉是福建莆田著名的特色小吃,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之一,莆田米粉,白如雪,细如丝,略有米香味,干脆可贮藏。兴化米粉,条细如丝,洁白如银,质佳味美,且耐储藏,便于携带,富于韧性,煮、炒、炸皆可,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家用、馈赠咸宜,是馈赠亲友和宴请佳宾之珍品,畅销国内外。炒粉是将豆芽菜、韭菜炒熟后加点水放入兴化粉一同翻炒几下就好了。吃的时候淋上蒜头酱,搭配一碗海带排骨汤。

虾酥

虾酥,福建福州传统风味小吃。用虾肉,马蹄,葱,面粉等材料加在一起,再用腐竹皮包起来揉成细长条后,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油炸成金黄色即可。现在大部分的虾酥和吃起来没有区别,但在以前它们除了造型不同外,虾酥上还会卧着两只炸得酥脆的大虾,海蛎酥胖胖的肚子里满满的是小海蛎、碎包菜和碎肉末。

荔枝肉

荔枝肉是福建省福州、莆田等地特色传统名菜,属于闽菜。已有二三百年历史。因原料中有白色的荸荠和切成十字花刀的猪肉,烹调后因外形型似荔枝而得名。荔枝肉并非真的有荔枝,而是将猪里脊肉切花刀过油锅,未切断的一面受热收缩卷成了荔枝状。再用酸甜橙红的酱汁勾芡,摆盘后如同一颗颗新鲜荔枝一般。荔枝肉、南煎肝、醉排骨都是酸甜口的家常菜。

酸辣汤

酸辣汤是一道开胃汤,可以以炸过的猪皮或是鱿鱼为主要食材。酸来自于白米醋,辣则来自于胡椒粉,打上一个蛋花,勾芡而成浓汤。酸辣汤具有健脾养胃、柔肝益肾的作用,适用于辅助治疗食欲不振。

肉燕

肉燕又称太平燕,是福建福州的一道著名的特色风味小吃,也是福州风俗中的喜庆名菜。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猪后腿肉经过千番捶打后制成的肉泥可以张成薄薄的一层皮,干燥之后就是燕皮。燕皮可以直接切丝煮汤,叫做燕丝汤,吃起来口感Q弹,但更多是切成方形的一小块再包上肉末、虾皮、葧荠馅制成燕丸。

(图片来源于网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责编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