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牛角評論」快遞櫃收費可以,但事先要讓消費者知道。當然最讓消費者鬧心的,還是豐巢要對存放超12小時包裹收費。

「牛角評論」快遞櫃收費可以,但事先要讓消費者知道

吉林新聞綜合廣播特約評論員·牛角

“豐巢”收購中郵速遞易,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豐巢完成了對快遞櫃市場的壟斷。新聞裏有一組數據,收購后豐巢市場佔有率將達69%,快遞櫃進入寡頭時代。當然最讓消費者鬧心的,還是豐巢要對存放超12小時包裹收費。那麼豐巢有沒有權利這麼幹呢?當然是有的,這是企業的定價權。之前之所以免費,主要是爲了賺吆喝。豐巢和所有的共享經濟產品一樣,先通過免費的辦法贏得客戶,拓展市場。但這行爲就是燒錢,不可持續。順豐公告顯示,豐巢在2020年第一季度預計營收3.34億元,淨虧損2.45億元。所以收費是必然的趨勢。除了盈利外,豐巢收費還有第二個目的,借用餐飲業的說法,就是提高翻檯率。快遞櫃的空間有限,如果客戶不及時取走包裹,新來的包裹就可能放不進去,放在外面有丟失的風險,重新投遞浪費人力。所以靠收費來督促客戶及時取走包裹。其實只要在規定時間內取走包裹,豐巢提供的服務和以前也沒啥區別。

圖文無關

消費者對快遞櫃最大的詬病,就是如今快遞員越來越習慣於把包裹放在快遞櫃而不是消費者手裏了。而且往往不事先告知消費者。而如今這快遞櫃一收費,這個習慣可能就變成行業規則了。對於快遞櫃這項服務,消費者們可以說是心情複雜。一方面,很多人出於安全和隱私的考慮,不願意快遞員登門拜訪,快遞櫃就滿足了他們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如果購買了那些特別重的商品,人們又希望快遞員能夠送到家門口,省了自己的力氣。總之一句話,消費者希望快遞員能夠在投放前事先打個電話,然後消費者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快遞的投放方式。而這裏面的道理就是消費者的知情同意權。消費者向商家購買服務,他就有權知道並決定服務的方式。尤其現在還要收費了,如果因爲不知道而產生的費用算誰的?而且消費者知情同意對快遞員也是個保護。剛纔我們說了,如果快遞櫃滿了,郵件放快遞櫃外面丟了,算誰的責任?消費者知情同意了,責任就在消費者,否則責任就在快遞員。是不是這個道理?

圖文無關

儘管豐巢壟斷了市場,但壟斷企業並沒有我們想象的定價權,因爲市場是開放的,競爭對手虎視眈眈,你有任何反市場行爲都會被對手乘虛而入。就像現在,當你決定收費的時候,消費者就會用腳投票去選擇那些仍然免費的服務,這就是競爭對手的機會。所以豐巢這次改革,看似來勢洶洶,但仔細想想,對我們購物沒啥影響,我們一年能有幾回12個小時不取快遞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

編輯:牛角、家寧、月半馬堯

審覈:懷楠

監製:王林 郝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