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被譽爲中國電影之父的鄭正秋逝世於上海,就在前一年由他編導的由影后胡蝶主演的電影《姐妹花》在全國各地上映,該電影上映後創下在上海新光影院連續上映60天的紀錄並創造中國電影史上的票房紀錄。46歲的鄭正秋也憑此電影再度達到事業上的高峯,但誰也沒有想到僅一年之後,他便在上海去世,給後人留下無盡的嘆息。

一:早年人生

潮州會館

當年的上海育才公學畢業證書

二、初露頭角的鄭正秋

從育才中學畢業之後,鄭正秋先是聽其父親命令在湖北做了兩年官,後棄官從商,在上海經商,但這都不是他想要的生活。1910年鄭正秋在朋友夏月珊的啓發下撰寫一篇《麗麗所戲言》以表達自己對社會現狀以及戲劇創作等方面的一些看法,寫完之後他將此文寄送給著名革命黨人于右任所主辦的《民立報》,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便收到了于右任的親筆回信,信中寫道:“正秋友,大作已經拜讀,很好!很好!不日可望見報。祝賀你,劇壇奇才,一鳴驚人!”于右任的鼓勵給予了鄭正秋以巨大的創作動力,很快他便受邀參與《民立報》的創辦工作,擔任劇評主筆,開始從事戲劇創作活動,而他也憑藉敢於直言被譽爲“不畏強禦的劇評家”。

著名革命黨人于右任

初入文藝創作之路的鄭正秋在一開始以發表劇評爲主要工作內容,1911年他主辦《民立報》副刊即《民立畫報》並親自擔任劇評主筆。隨後他又接連創辦《民權畫報》、《圖畫劇報》、《新世界報》等多種報刊,而這些報刊內的劇評大多都出自其手。鄭正秋對戲劇的評價標準十分簡潔,那就是其在《麗麗所戲言》中所寫道的:“戲劇能移人性情,有俾風化,”他不但撰寫了大量的劇評,還親自操刀撰寫了大量的劇本並編排成戲。

三:中國電影事業的開創者

1896年剛剛被髮明出來的電影藝術便在上海得以展出,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國內上映,1908年中國第一家電影院在上海虹口建立。儘管電影在民國初年已經作爲一種嶄新的文化傳播方式進入中國,但其影響力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影片也以西方各種短片爲主,中國人自主拍攝的作品除《定軍山》外別無他者。

中國第一部影片《定軍山》(復原雕像)

就在這種情況下,鄭正秋與張石川兩人在1913年創立了新民公司,承包了亞細亞影戲公司的影視創作業務,同年他編寫出中國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的劇本並與張石川共同導演此片,而這部劇也可以說是中國電影新時代的開端,它是第一部率先寫好劇本並由各司其職的工作人員按正規拍攝流程而製成的影片,標誌着中國電影製作從此走向規範化道路。

中國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

此後鄭正秋組織新民、大中華等多個劇社,在上海等地從事新劇的演出活動,他被人稱爲“言論老生”,在劇作界逐漸佔有一席之地。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創辦《藥風月刊》以支持五四運動,他認爲“戲劇必須是改革社會、教化羣衆的工具”。1922年鄭正秋張石川等人共同創辦明星電影公司,同時他還擔任明星影戲學校的校長,開始踏入大規模製作電影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明星電影公司後來簽約了胡蝶、阮玲玉等諸多著名影星。1923年由他導演並撰寫的《孤兒救祖記》上映,這是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電影宣揚平民教育在改良社會中的作用,體現了鄭正秋作爲一個負有社會責任感的電影行業者對於電影與現實社會之間關係的思考。隨後在20年代他接連拍攝了《上海一婦人》、《小情人》等多部反映社會婦女悲慘遭遇的影片,揭露了傳統社會對於女性的壓迫。

著名影星胡蝶

東北淪陷之後,上海左翼文化興起,鄭正秋也當選爲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執行委員,成爲一個堅定的左翼文化先驅。1933年他發表《如何走上前進之路》一文並提出了影片應具有反帝國主義、反資本主義和反封建主義的三反原則,就在同年他拍攝了由著名影星胡蝶擔任主演的《姐妹花》,該影片已經上映便在國內引起巨大轟動,在上海新光影院更是創下了連續播放60天的紀錄。但由於其自幼體弱多病加之多年從事工作量巨大的導演和劇本創作工作,使得鄭正秋的身體早已不堪重負,1935年7月,年僅46歲的鄭正秋在上海去世。

《姐妹花》的主演周璇

文史君說

鄭正秋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爲中國的電影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拍攝了許許多多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影片,併發掘出了一大批著名影星。鄭正秋主張戲劇有着反映現實和溫養人性情的作用,這一點至今仍應該被中國電影人所傳承。

參考文獻:

1.?張麗純:《中國“電影之父”鄭正秋》,《潮商》2013年第01期。

2.?簡貴燈、王亭:《鄭正秋佚文三則》,《新文學史料》2019年第03期。

(作者:浩然文史·劉越)

本文爲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爲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