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防控不減壓 復工復產正加速——武漢“解封”滿月觀察)

公共交通恢復全網運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接近99%,餐飲門店有序開放堂食,高三年級和中職、技工學校畢業年級復學復課……自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以來已有一個月,這座封閉76天的城市正加速“回血”。

習近平總書記在5月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強調,要協調推動湖北省和武漢市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推動支持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一攬子政策落實到位,加快恢復生產生活正常秩序。

公路上,車水馬龍;工廠裏,機器轟鳴;街巷裏,人流日增。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硝煙味漸淡,煙火氣漸濃。

大街小巷復甦重現煙火氣

“人聲鼎沸的‘過早’回來了,咱的生活就熱鬧了。”“五一”假期,“95後”小夥兒楊景一大早從後湖坐地鐵回到曾經住過的三眼橋,嗦了一碗牛肉粉,打包了5個汽水包。

熱乾麪、面窩、燒賣、酥餃……讓楊景念念不忘的,是這條百米街巷裏的傳統好味兒,也是久違的市井煙火氣。

路邊商鋪賣的早點,是武漢人熱氣騰騰生活的一部分;位於武昌江畔、漢陽門旁的戶部巷,則是外地人來漢的打卡地。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戶部巷的熱乾麪店、湯包店等20餘家店鋪陸續恢復營業,人氣也在漸漸恢復。

武漢餐飲協會會長劉國樑說,目前全市5萬多家餐廳中,約13%已恢復堂食、45%恢復外賣,每日餐飲外賣單量超過10萬份。

過江輪渡乘風破浪,有軌電車奔馳而來……近日,武漢市交通在途流量已恢復至疫情前正常水平。

交通的便利,讓市民出遊的熱情高漲起來。“五一”假期,武漢市民曾琳琳帶着家人來到紫薇都市田園湖畔野餐。他們支起帳篷,在餐墊上擺放上豐富的點心、水果。“這是我們第一次舉家出遊。藍天、碧水、繁花、美景一直沒變,心態卻有所不同。”曾琳琳說,“眼前的武漢是更好的武漢。”

“在家胖了,擔心同學認不出來,希望復課後第一次考試成績不要下滑。”5月6日,5.78萬名武漢高三年級學生和中職、技工學校畢業年級學生復學復課。返回闊別百餘天的校園,武漢第十七中學高三(4)班學生宗正既激動又緊張。

5月20日,7.3萬名武漢市初三年級學生也將復課。

企業復工復產跑出“加速度”

疫情防控抓得緊,復工復產纔有底氣和信心。

“各位寶寶,我身上穿的這件是全棉的,可舒服了!”位於漢正街的雲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韓國館2樓,導購小曾正在直播專用玻璃臺上試穿店內新款T恤。

店主周先生說,疫情讓線下商業活動全部暫停,“要自救,就只能做直播,然後通過快遞將商品發出去。”讓周先生喜出望外的是,通過直播,帶貨金額最初一天幾千元,現在穩定在1萬多元。

在武漢三鎮,大企業、小企業復工復產跑出“加速度”。4月8日,武漢舉行首場“雲招商”,總投資額達2451億元的69個重點項目簽約落戶武漢;4月10日,總投資1865.7億元的100個重大項目在武漢集中開工;4月21日,首場復工復產企業現場招聘會舉行,281家參會企業共提供萬餘個就業崗位……

“我們要將‘火神山、雷神山精神’轉化爲復工復產的強大動能。”5月8日上午,中建三局光谷之星大講堂,300餘名頭戴安全帽、身穿橘色反光馬甲的建築工人,鏗鏘有力地進行復工復產勞動宣誓。

啓動儀式所在地東湖高新區是湖北省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也是廣爲人知的“中國光谷”。這裏聚集了10萬多家科技企業,以“芯屏端網”萬億集羣爲龍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風浪中保持住了強大的產業定力和生命力。

林立的打樁機、忙碌的渣土車、揮汗如雨的建設者……近期,東風雲峯和吉利高端整車兩個百億汽車項目工地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數千名建設者放棄休息搶抓工期,力爭把因疫情停工的時間“奪”回來。

汽車產業是武漢的支柱產業之一。汽車產業能否實現疫後重振,是武漢穩經濟促發展的關鍵。在汽車產業產值約佔武漢市75%、湖北省33%的武漢開發區,當地政府部門從員工返崗、人員招聘、資金紓困等方面着手,貼身幫扶企業。目前,以東風本田、東風乘用車等爲代表的整車企業恢復滿產,同步帶動500多家零部件供應商復工復產,部分企業已經滿負荷運轉。

武漢市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武漢保衛戰已取得決定性成果,進入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形勢催人,必須堅定必勝信心,弘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把握機遇、化危爲機,加快打造英雄豪邁、實力雄厚、品質卓越的大美武漢。

防控不放鬆 抗疫都有責

4月26日下午,武漢市肺科醫院77歲的新冠肺炎患者丁某第二次核酸檢測結果爲陰性,臨牀症狀解除,達到出院標準。至此,武漢市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作爲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勝之地,武漢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4月8日給武漢市東湖新城社區全體社區工作者回信中說:“現在,武漢已經解除了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但防控任務不可鬆懈。社區仍然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重要防線,關鍵是要抓好新形勢下防控常態化工作。”

武漢“解封”、湖北應急響應降級,但阻擊疫情的防線在武漢社區不斷延伸、築牢。

“再熟也要看證,沒證不能外出。”在武昌區國際城社區,物業保安陳師傅嚴格把守小區出入口,桌子、測溫儀、二維碼牌子、登記冊是必備“四大件”,身份必問、信息必錄、體溫必測、口罩必戴的要求嚴格執行。

在武漢開發區全力南社區,居民變身“健康監督員”,爲封閉管控找漏洞、出主意。“昨天晚上颳大風,在陽臺看到三號門崗圍擋快吹倒了,要安排人員維修。”“今天早上,小區門口的快餐店有名員工沒戴手套。請督促改進!”

黃鶴樓腳下,武昌區中華路街道西城壕社區“85後”社區書記翁文靜動員居民“堅持再堅持”“無事不外出”,守住“無疫情社區”這來之不易的成果。

封控措施不變,變的是管理方式。面對復工復產的發展需求,武漢對社區沒有簡單“一封了之”,而是向精細管理方向延伸。

漢陽區瀾菲溪岸社區居民多爲東風汽車公司及其配套企業員工。早高峯,居民私家車同時湧出,社區放行1037輛車一度用了一個半小時。爲此,社區人員人工上前掃碼,壓縮滯留時間,破解小區內的擁堵問題。

從臨時走向常態,從應急變爲日常,武漢居民主動積極適應新變化。小區快遞櫃前,居民們用自動消毒機進行消毒;店面門口,居民有序保持距離等待測量體溫,掃碼後再進入……

鳳凰涅槃,武漢逐步走出陰霾,美好家園正在迴歸。

延伸閱讀
  • 武漢市體育局:分區分級、分類分時開放體育場所
  • 定了!湖北省2020年高考時間延後至7月7日至8日
  • 武漢“解封”了 經濟還好嗎?重啓有多難?
netease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劉雨欣_B1206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