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绝命后卫师》这部剧许多军事迷应该还有印象,在1934年底的长征开始阶段,红五军团担负着整个中央红军的殿后任务,而红34师则是后卫中的后卫,始终要面对十几倍敌人追兵的疯狂进攻,最终在湘江战役中因为部队未及过江,在湘江以东遭优势敌人围攻而几乎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壮烈牺牲。然而此时湘江各渡口均被敌人占领,完成阻击任务的红34师试图渡江追赶大部队已无可能,陈树湘决定率领红34余部撤回湘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孤军陷于敌后的红34师遭到各路敌军的围攻,至12月9日仅剩200余人。

《绝命后卫师》这部剧许多军事迷应该还有印象,在1934年底的长征开始阶段,红五军团担负着整个中央红军的殿后任务,而红34师则是后卫中的后卫,始终要面对十几倍敌人追兵的疯狂进攻,最终在湘江战役中因为部队未及过江,在湘江以东遭优势敌人围攻而几乎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壮烈牺牲。
红34师是由福建西部地区的游击队升格组建的主力队伍,1933年初建时师长和政委分别是周子昆(新四军参谋长,皖南事变中牺牲)和谭震林,下辖第100、第101和第102三个团,全师约4000人,陈树湘当时担任第101团团长。1934年长征前夕,陈树湘晋升师长,师辖三个团番号不变,每团已发展至1700余人,全师兵力共约6000余人,作战序列划归董振堂的红五团指挥。
1927年秋收起义中,唯一的一支正规部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而湖南长沙籍的陈树湘时任该团第四连排长,自然也就成为了井冈山老红军。陈树湘在后来的战斗中因英勇善战,历任红军独立团团长、独立师师长、主力师长等职。长征开始后,陈树湘率部成为全军最后的铁卫,掩护红军主力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前方已是湘桂边界的湘江。
湘江战役被称为中央红军“关乎生死存亡”的一战,恶战突围后,红八军团、红三军团红6师第18团、红五军团红34师的建制不复存在,其余各部主力在湘江之战后均只剩不足半数,中央红军人数从出发时86000余人,锐减至3万多人,可谓“血流成河”,总参谋长刘伯承回忆湘江之战时说:“虽然最终渡过了湘江,但却付出了修重的代价,人员折损过半。”
湘江战役之所以如此惨烈和牺牲严重,有两点教训是值得吸取的,其一是中央纵队没有轻装,带着大批坛坛罐罐行军,拖累了红军所擅长的运动战速度,当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占领湘江渡口后,整整等待了中央纵队三天的时间,给敌人以充足的时间调集重兵反扑,为了保住渡口,两个红军主力军团不得不进行了完全是消耗的阻击作战,战况尤为激烈。
其二是没有及时袭占湘桂咽喉全州城,原本桂敌白崇禧为保存实力已放弃该城,但红军先头部队未能趁虚攻取,而在蒋介石严令下,湘桂两军迅速回占全州,并以全州为依托向红军疯狂反扑,使我军战场形势陷入极端危险的境地。前锋陷入苦战,担任后为任务的红五军团同样要与追击的敌人殊死相搏,亦即中央红军已被国民党军夹击在湘江两岸,红34乘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负责追击的敌人是中央军周浑元纵队,从1934年11月28日起,陈树湘指挥红34师在湘江东岸与潮水般涌上来的敌人英勇奋战,打退了周浑元部及大批其他敌人的无数次冲锋,终于掩护了中中革军委纵队和主力红军于1934年12月1日渡过湘江。
然而此时湘江各渡口均被敌人占领,完成阻击任务的红34师试图渡江追赶大部队已无可能,陈树湘决定率领红34余部撤回湘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孤军陷于敌后的红34师遭到各路敌军的围攻,至12月9日仅剩200余人。撤退途中,不断遭到反动民团的截击,12月14日,红34师幸存的100多名干部战士在道县被敌保安团包围,陈树湘为了让部队安全转移,毅然推开抬护的警卫战士,带伤与敌激战。
重伤的陈树湘弹尽被俘,在被敌人押往道县保安司令部的途中,愤然断肠牺牲,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29岁,这就是《绝命后卫师》的真实战斗记录,足以名垂青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