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至 急 了

4月19日至21日,县委书记李明月率党政考察团赴宁国市、广德县就企业直接融资、工业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考察学习,实地感受两地先进的发展理念、强劲的发展势头、宝贵的发展经验和浓厚的发展氛围。考察结束后,县委举办“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大讨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切感受到东至发展已到了最为急迫的关头——

“我作为一个东至人,以前在温州一家pcb(印制电路板)厂做生产,后来做销售,现在公司搬到广德。当时温州几家pcb厂打算迁移安徽的时候,我带几个温州老板来县里谈过投资的事情,可是被当时的有关领导拒绝啦。前几年我跟几个同行朋友打算自己在东至开pcb厂,也被环保部门拒绝,现在广德pcb产业是国内三大产业园之一。”

在近期开展的全县“解放思想 担当作为”大讨论上,这则网友留言,刺痛了很多东至人的神经。曾经被我们拒绝的项目,在广德落地生根。不仅错过项目,在很多大项目上,我们由曾经的领跑到并跑,再到如今的几近掉队,很多人疑惑,东至怎么了?

综合实力长期停滞不前

2017年,东至发展资源禀赋在全省县域排名第二位,但综合发展实力排名40位。翻开近二十年来东至发展数据不难看出,东至综合实力在省内排名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宁国GDP33.2亿元,广德25.8亿元,东至18亿元。此后,东至与两地的差距不断拉大,尤其是2009年后,差距拉大趋势进一步明显。至2018年,宁国GDP323亿元,增速11.3%,总量位居全省县域第九位;广德GDP230亿元,增速13%,总量位居全省县域第21位;而东至167亿元,增速6.7%,总量位居全省县域第46位。

熟悉东至发展的人知道,东至在历史上也曾经辉煌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至的经济总量一度在全省排在中游偏上位置,县域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在省内都有一定的分量。农业上我们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速生丰产林基地县”“沿江渔业高效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出口基地县”;工业领域的棉纺厂、齿轮厂、针织厂、玩具厂当时在省内都是县域知名企业。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思想解放不够,市场思维缺乏,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经济发展始终在全省处于中游偏下位次,且呈逐年下滑之势。”县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东至的经济总量在全省108个县(市、区)中排在第70位,在61个县(市)中排在第46位;规上工业、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13个二类县中都处于接近垫底的位次。

东至的发展已经到了前有标兵、后无追兵的窘迫境地!

经济总量如此,具体领域更不必说。东至是农业大县,全省农业发展现场会曾经在东至召开。但现在,在现代农业发展上,贵池、青阳摘取了一块又一块大奖,唯独东至动静不大。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东至农业大县身份严重不匹配。

我们的袜业小镇,在全省首批特色小镇里,起点很高,资质很好。几年过去了,我们还在当年的起点,其他特色小镇纷纷实现了超越,我们又一次从领跑到跟跑。

我们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谋划早、起步早,但落地难、见效慢。企业投资、建设工程等重点领域、重要环节依然存在审批环节多、申报材料多、办理时限长等问题。

……

我们不以GDP增长论英雄,但决不能在千帆竞发的县域经济发展面前无动于衷、无所作为!

干事创业拼劲明显不足

“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根子还是在观念上。”县委书记李明月一句话直击痛处。

尽管已处于全省、全国领先地位,但宁国、广德两地干部昂扬向上、永不满足的进取激情,从严从实、善作善成的实干作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宁国一直以来秉承“开放包容、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宁国精神,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广德提出“发展对接沪苏浙、作风学习红旗渠”,苦干实干,成功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奋力跻身全国绿色发展、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质量三个“百强县”。

广德谋划2019年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千亿元,我们只有200亿元……

看东至,近年来,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有的见到了明显成效,但有不少改革还没有落地,效果不理想,改革效应没有完全激发出来。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相互前置的现象还很多,“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未能转化为实践,承诺尚未变成现实。

“东至楼高了,路宽了,最近几年发展挺好的。”“别人的区位优势、发展基础都比我们好。”在采访中,这样的话语屡见不鲜。“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在干部群众中很盛行,见贤思齐、奋起直追的意识严重不足。

有人说,东至欠缺一种真正的拼搏精神。东至干部按部就班的多,敢闯敢拼的少;求稳怕变的多,敢于担当的少。有些干部不得力、不出力,不为发展找出路,只为落后找理由。

虽然我们的干部在脱贫攻坚、“三车整治”、环保整改、基层党建等多场大仗、硬仗中锻炼了能力、改进了作风、干出了成就,但在抓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工作时,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也忙得很啊!但是怎么忙也忙不到点子上,感觉成天都在瞎忙!”一位在乡镇工作多年的干部告诉记者,乡镇有些干部思想不紧绷、能力跟不上,干不到实处。

有些项目年年喊,年年不见动。“做事拖拖拉拉、疲疲沓沓。”东至经开区一家企业负责人曾经向记者直言不讳地说,在推进项目建设时,有些部门“光打雷不下雨”,“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当前的东至,求稳的人多,争先的人少,不愿干、不想拼、不敢闯,没有创造,没有活力,没有突破,那么,“三美东至”美好蓝图何时才能实现?

迎头赶上还需苦干实干

大干干到二十九,吃了年饭又动手。”这是当年洋湖镇迭山村老支书姚长贵带领村民建设美好家园自发喊出的豪迈口号,也是他们战天斗地精神的真实写照。1976年,时任安徽省省委书记宋佩璋亲临迭山考察,号召全省学迭山。迭山村一举全省闻名,成为安徽省“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参观点。

我们很久没有这样的拼劲了!

“在东至,干部没有朝气,工作少有激情,思路缺乏创新,体制束缚手脚,乡镇发展空间太小,各类审批权过度集中于县直部门!”这则网友留言,也从侧面说明了东至存在的问题。

巡视整改、环保整改、东至经开区等待“解限”……,我们总是被动应付的多,主动作为的少。存在这些问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最根本的还是解放思想、担当作为的差距。解放思想不够,导致观念陈旧、思想保守、行动迟缓,对差距视而不见,对问题麻木不仁,对困难束手无策,打不开思路、放不开手脚、跟不上形势,错失发展机遇;担当作为不够,导致许多事情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

“宁国奇迹”“广德速度”是干出来的。对标两地,我们要强化工地就是阵地、现场就是考场、进度就是尺度的理念,秉着一股劲,提着一股气,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

没有谁会比东至人更爱东至,更希望东至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差距找准了,根源找到了,就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使命感,明确目标任务,针对问题症结,狠抓工作落实,推动东至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奋力赶超、加速崛起,不断书写“三美东至”建设新篇章。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陆静靓 轮值主编:赵传群监制:邹桂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