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 至 急 了

4月19日至21日,縣委書記李明月率黨政考察團赴寧國市、廣德縣就企業直接融資、工業經濟發展、重點項目建設、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進行考察學習,實地感受兩地先進的發展理念、強勁的發展勢頭、寶貴的發展經驗和濃厚的發展氛圍。考察結束後,縣委舉辦“解放思想擔當作爲”大討論,廣大黨員幹部羣衆真切感受到東至發展已到了最爲急迫的關頭——

“我作爲一個東至人,以前在溫州一家pcb(印製電路板)廠做生產,後來做銷售,現在公司搬到廣德。當時溫州幾家pcb廠打算遷移安徽的時候,我帶幾個溫州老闆來縣裏談過投資的事情,可是被當時的有關領導拒絕啦。前幾年我跟幾個同行朋友打算自己在東至開pcb廠,也被環保部門拒絕,現在廣德pcb產業是國內三大產業園之一。”

在近期開展的全縣“解放思想 擔當作爲”大討論上,這則網友留言,刺痛了很多東至人的神經。曾經被我們拒絕的項目,在廣德落地生根。不僅錯過項目,在很多大項目上,我們由曾經的領跑到並跑,再到如今的幾近掉隊,很多人疑惑,東至怎麼了?

綜合實力長期停滯不前

2017年,東至發展資源稟賦在全省縣域排名第二位,但綜合發展實力排名40位。翻開近二十年來東至發展數據不難看出,東至綜合實力在省內排名一直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寧國GDP33.2億元,廣德25.8億元,東至18億元。此後,東至與兩地的差距不斷拉大,尤其是2009年後,差距拉大趨勢進一步明顯。至2018年,寧國GDP323億元,增速11.3%,總量位居全省縣域第九位;廣德GDP230億元,增速13%,總量位居全省縣域第21位;而東至167億元,增速6.7%,總量位居全省縣域第46位。

熟悉東至發展的人知道,東至在歷史上也曾經輝煌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東至的經濟總量一度在全省排在中游偏上位置,縣域無論是農業還是工業在省內都有一定的分量。農業上我們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優質棉基地縣”“全國速生豐產林基地縣”“沿江漁業高效示範區”“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茶葉)出口基地縣”;工業領域的棉紡廠、齒輪廠、針織廠、玩具廠當時在省內都是縣域知名企業。

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由於思想解放不夠,市場思維缺乏,沒有做到與時俱進,經濟發展始終在全省處於中游偏下位次,且呈逐年下滑之勢。”縣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東至的經濟總量在全省108個縣(市、區)中排在第70位,在61個縣(市)中排在第46位;規上工業、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省13個二類縣中都處於接近墊底的位次。

東至的發展已經到了前有標兵、後無追兵的窘迫境地!

經濟總量如此,具體領域更不必說。東至是農業大縣,全省農業發展現場會曾經在東至召開。但現在,在現代農業發展上,貴池、青陽摘取了一塊又一塊大獎,唯獨東至動靜不大。現代農業發展現狀,與東至農業大縣身份嚴重不匹配。

我們的襪業小鎮,在全省首批特色小鎮裏,起點很高,資質很好。幾年過去了,我們還在當年的起點,其他特色小鎮紛紛實現了超越,我們又一次從領跑到跟跑。

我們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謀劃早、起步早,但落地難、見效慢。企業投資、建設工程等重點領域、重要環節依然存在審批環節多、申報材料多、辦理時限長等問題。

……

我們不以GDP增長論英雄,但決不能在千帆競發的縣域經濟發展面前無動於衷、無所作爲!

幹事創業拼勁明顯不足

“我們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根子還是在觀念上。”縣委書記李明月一句話直擊痛處。

儘管已處於全省、全國領先地位,但寧國、廣德兩地幹部昂揚向上、永不滿足的進取激情,從嚴從實、善作善成的實幹作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寧國一直以來秉承“開放包容、敢爲人先、艱苦創業”的寧國精神,創造出令人矚目的成就。廣德提出“發展對接滬蘇浙、作風學習紅旗渠”,苦幹實幹,成功入圍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奮力躋身全國綠色發展、投資潛力、新型城鎮化質量三個“百強縣”。

廣德謀劃2019年省、市重點項目總投資超過千億元,我們只有200億元……

看東至,近年來,我們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有的見到了明顯成效,但有不少改革還沒有落地,效果不理想,改革效應沒有完全激發出來。像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審批相互前置的現象還很多,“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未能轉化爲實踐,承諾尚未變成現實。

“東至樓高了,路寬了,最近幾年發展挺好的。”“別人的區位優勢、發展基礎都比我們好。”在採訪中,這樣的話語屢見不鮮。“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思想在幹部羣衆中很盛行,見賢思齊、奮起直追的意識嚴重不足。

有人說,東至欠缺一種真正的拼搏精神。東至幹部按部就班的多,敢闖敢拼的少;求穩怕變的多,敢於擔當的少。有些幹部不得力、不出力,不爲發展找出路,只爲落後找理由。

雖然我們的幹部在脫貧攻堅、“三車整治”、環保整改、基層黨建等多場大仗、硬仗中鍛鍊了能力、改進了作風、幹出了成就,但在抓經濟發展這個中心工作時,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也忙得很啊!但是怎麼忙也忙不到點子上,感覺成天都在瞎忙!”一位在鄉鎮工作多年的幹部告訴記者,鄉鎮有些幹部思想不緊繃、能力跟不上,幹不到實處。

有些項目年年喊,年年不見動。“做事拖拖拉拉、疲疲沓沓。”東至經開區一家企業負責人曾經向記者直言不諱地說,在推進項目建設時,有些部門“光打雷不下雨”,“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當前的東至,求穩的人多,爭先的人少,不願幹、不想拼、不敢闖,沒有創造,沒有活力,沒有突破,那麼,“三美東至”美好藍圖何時才能實現?

迎頭趕上還需苦幹實幹

大幹幹到二十九,喫了年飯又動手。”這是當年洋湖鎮迭山村老支書姚長貴帶領村民建設美好家園自發喊出的豪邁口號,也是他們戰天鬥地精神的真實寫照。1976年,時任安徽省省委書記宋佩璋親臨迭山考察,號召全省學迭山。迭山村一舉全省聞名,成爲安徽省“農業學大寨”會議的參觀點。

我們很久沒有這樣的拼勁了!

“在東至,幹部沒有朝氣,工作少有激情,思路缺乏創新,體制束縛手腳,鄉鎮發展空間太小,各類審批權過度集中於縣直部門!”這則網友留言,也從側面說明了東至存在的問題。

巡視整改、環保整改、東至經開區等待“解限”……,我們總是被動應付的多,主動作爲的少。存在這些問題,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最根本的還是解放思想、擔當作爲的差距。解放思想不夠,導致觀念陳舊、思想保守、行動遲緩,對差距視而不見,對問題麻木不仁,對困難束手無策,打不開思路、放不開手腳、跟不上形勢,錯失發展機遇;擔當作爲不夠,導致許多事情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無果。

“寧國奇蹟”“廣德速度”是幹出來的。對標兩地,我們要強化工地就是陣地、現場就是考場、進度就是尺度的理念,秉着一股勁,提着一股氣,保持昂揚向上的精氣神,以釘釘子精神一錘接着一錘敲、一茬接着一茬幹。

沒有誰會比東至人更愛東至,更希望東至能夠快速發展起來。差距找準了,根源找到了,就要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使命感,明確目標任務,針對問題癥結,狠抓工作落實,推動東至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奮力趕超、加速崛起,不斷書寫“三美東至”建設新篇章。

來源: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陸靜靚 輪值主編:趙傳羣監製:鄒桂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