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魯迅,想必只要是上過學的一定不會陌生。不僅對於魯迅的名字不會陌生,甚至對於魯迅的許多作品也不會陌生。因此在中小學生課本中,魯迅的很多文章都是老師要求背誦的。比如說《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還有《少年閏土》。
《少年閏土》創作於1921年,當時魯迅先生冒着嚴寒回到了闊別了20年的故鄉紹興,20年以後的紹興早已經不是當初魯迅年少時生活的模樣,看着物是人非的故鄉,魯迅感慨萬分,於是便寫下了一篇小說名叫《故鄉》。
而《少年閏土》便是節選自《故鄉》中的一段插敘,經過多年以後,成爲了中小學生必背的一門課程。曾經有人打趣道:在《少年閏土》中通篇都是用“我”來作爲第一人稱陳述的,所以學生們都下意識的帶入“小少爺”魯迅的角色,長大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是閏土!
在真實生活中,《故鄉》中的閏土是確有其人的,不過原名叫章運水,至於爲何魯迅要將章運水改名爲閏土,可能是因爲紹興俗語閏與運同音,所以魯迅在便再小說中直接改寫成了“閏”,而水也換成五行中更接地氣的土了,所以我們也管章運水叫閏土吧。
閏土和魯迅的結識並非偶然,他父親章福慶經常來魯迅家中幫忙工作,本行是村裏的竹匠,有一塊沙地經常種一些西瓜之類的植物,魯迅家裏遇過年或必要時他來做幫工。有一年臨近春節魯迅的曾祖母去世了,因此章福慶把兒子閏土也叫來幫忙看祭器,兩人因此結識。
閏土的父親去世後,他也便很少再去魯迅家了,他繼承了父親的6畝薄沙田,成爲了一個勤快老實的莊稼漢。而魯迅先生志在四方,離開了故鄉在外求學去了。兩人的交集便越來越少了,實際上閏土後來的生活過得並不好。
閏土每天起早貪黑地幹農活,但是繳完租稅後所剩並不多,甚至連一家人都養不活,貧困外加積勞成疾的閏土,因爲背上生了一個惡瘡,家裏又沒錢醫治,最後傷口化膿,拖到57歲那年亡故了。
閏土去世之後留下了3個兒子,大兒子名叫章水生,最後也因病去世了,留下了年幼的兒子章貴和妻子。妻子並沒有改嫁,而是到處打零工,供兒子讀書。章貴是一個明事理的人,他知道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才能讓母親過上更好的生活。
1954年學有所成的章貴迎來了人生的一次機會,因魯迅紀念館的修建,政府部門希望他能夠來魯迅紀念館工作,章貴因此還與魯迅的兒子周海嬰見了一面,兩人相談甚歡,結成了朋友,只是和父輩祖輩不同,他們之間已經沒有“長工”、“少爺”的區別了。
在魯迅紀念館工作了20多年之後,章貴已經從一個普通的工作人員成爲了副館長,他再也不用像父輩和祖輩一樣,圍着兩畝三分地種西瓜,且被壓迫的連碗飽飯都喫不上。如果閏土能夠得知,想必也十分的欣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