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登基后的十余年间,童贯除了监军出征,就是给皇帝做监工盖房子。‘监军’与‘监工’的活计做的久了难免让他心生烦燥。毕竟他是六十多岁的人了,眼见得到了怡养天年的年纪,他心中却仍是“老骥伏枥,志存千里。”渴望做番大事业。不想名垂青史的太监不是好太监!
童贯要努力证明自己,不是只拣软柿子捏的人!英雄寂寞之余,他竟生出了越级挑战重量级对手的想法!——这是对手就是北朝的契丹族所建的大辽国。宋朝为后人诟病的重要原因就是未能一统华夏,宋其实真正控制的地方只是中原农耕区罢了。与宋并存的政权北方有辽、西北有西夏,严格地讲,这是一个三国鼎立的时代。
童贯生擒了方腊班师回京,气还没有喘匀,徽宗又传旨命他率军北伐收复燕云汉家故土。童公公有太多的理由傲娇——以一介刑余之人掌兵近二十年,终成军界一哥,确是前无古太监,后无来公公。老眼昏花的欢喜冤家蔡京也已经卸任回家哄孙子了,他没有儿孙,也就少了这些烦琐家务的拖累。
古语云:不肖在位,国受其害。君用佞人,必受其殃。老话讲的着实在理!赵佶决定恢复汉家山河,是基于国恨家仇,童贯想要出使,也是一心报效国家。蔡京反对童贯出使,也是从国家尊严出发的。
小编:君臣三人都有理,那么请问谁错了?
童贯一行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辽主天祚帝。辽国与宋国双方自罢兵言和以来,双方使介不绝于途,两国的友好交往日渐频繁。得知宋廷派了贺生辰使来朝,天祚帝也不敢托大,于是亲自接见赐筵。为示隆重,文武百官也一同作陪。正使并不为辽人所熟知,他们感兴趣的人正是副使童贯。辽人见过太监虽多,却从没有见过长胡子的太监!
好奇心会害死猫,当然也会害死人!童贯在辽国已是一个传奇人物,这时候的辽人,骨子中仍具有本民族的直率与天真。宴席间见到了童贯,显然是颠覆了他们脑海中对太监一词的定义。童贯虽说已是古稀之年,却精神矍铄,更兼颔下微须尽白,坐在殿中谈笑自若,哪里有一丝太监的模样?
辽臣如果只是心中想想,面上不要带出来揶揄之色尚可,只是这帮辽人数杯烈酒入肚,顿时拿捏不住。交头接耳的人有,更有的人放肆地望了童贯大人指指戳戳。指指戳戳亦不为过,只是脸上更不应该带出暧昧的神情。童贯虽然是个太监,但他毕竟是代表了一个大国,且是出于睦邻友好不远千里而至。辽朝众臣如此行为,确实是有失外交礼仪!
童贯和蔡京一样听惯了奉承与恭维,见惯了谗佞与讨好。这时被辽朝臣子的无礼激的怒火上撞,愤然中途退场。
臣子们可以无知地嘲笑宋使,天祚却十分清楚童贯的份量。辽内部民变蜂起,女真人开始公然向中央政府叫板。非常时期得罪徽宗身边的红人,其祸非小。他急忙亡羊补牢,为童贯等人送上千年人参、珍贵貂皮...
不等方腊劳神费力打“罐子”,童贯主动打上门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好太监却是什么亏也不会吃!童贯并非孤身犯险,而是带领了十余万精兵强将。这些兵将绝非地方厢兵可比,乃是西北地区与西夏人交锋多年的百战精兵,属于久经沙场的国军精锐之师。手下另一支精锐武装是宋江率领的梁山好汉!
童贯带了这样多的小弟打上门来,并不是来和方腊夺武林盟主之位的!这些精兵悍将是为了光复燕云之地准备的“小李飞刀”!不巧的是,这把打造了十数年之久的利器,还没与契丹人在战场上扬名立万,就投入到了国内戡乱的战事之中了。攘外必先安内——想要收复燕云故土,必须要平定方腊!
童贯本是打算借了出使的机会,亲自到辽国了解山川地理形势,以利将来用兵。哪知道羊肉没有吃到口中,却空惹得一身膻气。虽说天祚帝没少送他重礼,可是心中的郁闷仍是挥之不去。好在回国走到卢沟桥,终于有所收获:就在童贯想要睡觉时候,有人来送枕头——“灭辽之策,需与童大人面议”。童贯一听眼睛一亮,睡意顿消。
参考资料:《宋史》《水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