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房地產的問題討論多了,就會發現一些特點,已經買了房的、背上貸款的,往往對於房價下跌的消息表示受不了;還沒有買房的、又急着買房的往往對於房價上漲的消息表示聽不得。看似對於問題分析的有理有據,實則展現的是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因爲當今很多已經買房的都是竭盡全力,而沒有留有餘地,很多人都恐懼着風險和不確定性。

  這也許就是我們的問題所在,過去兩年中很多人買房的真正原因是如果現在不買以後買就更貴了,而且這種思維和情緒極易傳染,不經意間我們都陷入了恐慌性購房的緊迫感之中,有積蓄的,能貸款的,都抓緊上車了,可沒房子的,購買力不足的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畫個圈圈希望房價下跌,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這種情況很難發生。

  這裏還是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高房價並不一定就是壞事,比如很多城市的房價高,是有它高的理由的,人家的就業機會和工資水平在那裏擺着的,高房價也是城市競爭力的標誌。問題是,有些人均收入三四千的城市,房價過了一兩萬,跌了就是遍地爛尾,不跌又是一個巨大的拯救工程。

  怎麼說呢?歸根結底是一個觀念問題,房子在多數人心裏,不僅僅是一個家,還是潛意識裏的最爲保值的資產,從歷史週期看,房價只有上漲沒有下跌,只有前進沒有後退,只有收益沒有風險。可是大家要明白一個原理,就是一旦房價大幅下跌,也意味着我們的購買力將不斷削弱,無論有房的還是沒房的無一倖免。

  90一代多數是在13、14年步入崗位,對於很多工作震盪感觸不深,相信很多城市漂泊的80後都對工作和收入有不一樣的認知。因爲他們知道不能經濟不穩定自身的狀態,以及那種工作生活的不穩定,試問如果當生活都成爲問題的時候,你還能拿什麼來買房子。唯一的寄託可能就是祈求公司裁員名單裏不要有自己的名字。

  房價下跌意味着經濟形式惡化,不僅是你,曾經欣欣向榮的企業甚至整個城市都缺少了投資價值和發展前景,你還有多少底氣去買房,所以,如果房價越低,我們可能越買不起。

  綜上,關於房子的問題還是要合適,什麼是合適,如果你有能力買房就去爭取一下,如果你的收入和積蓄不足以上車就先緩緩,一句話量力而行。未來一段時間長效機制的逐步完善,穩房價和穩房租雙線並行,會有更多的存量房源、空置房源、58同城安選房源進入租房市場,價格會逐漸穩定甚至下調,租住環境也會更加的有保障。這麼做的好處是你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房子工作和生活上,當你遇到生活中不可預測的風險時,會更加的遊刃有餘,別爲了房子讓自己後悔。所以預期盯着房價漲、房價跌,不如盼着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一個提升,不如盼着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