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易烊千玺读信,何炅感叹:没主见的孩子就是这样养成的!

在综艺《朋友请听好》最近一期中,易烊千玺读了一封来自25岁的大男孩的信:

“我已经25岁了,可是感觉自己还没有成年,因为我妈管的太严了,让我没有独立的感觉。”

“我现在都读研了,还被要求每天11点前回家。”

“国外生活期间,生活费每周给一次,因为怕我乱花钱,怕我冲动消费,怕我到月底饿肚子。”

“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自己买过衣服,都是妈妈给我买的。”

“真的很想独立,但又怕提出来伤妈妈的心。”

一旁的何炅不禁感慨:“父母越晚放手,孩子就会越晚学会飞翔。”

从小被安排、掌控,从不曾自己做决定,让这个25岁的高学历男孩,成为了任人摆布的“优秀的绵羊”。妈妈事无巨细的管顾,已经让他感觉“呼吸不过来”。

生活中,有些父母经常无意识地打着“爱”的旗号,粗暴地闯进孩子的世界,不给孩子留一点单独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只会越来越对父母“马首是瞻”,不可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意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父母越不懂的分离,孩子的独立性越差、他们在生活中也多数不自信。

所以,那些没有主见的孩子,就是这样养出来的。

综艺节目《变形记》里,有个00后女孩刘思琪。

16岁的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家里连衣服都不会穿,每次都是妈妈和保姆帮忙,剪脚趾甲由姑姑帮,卷裤脚妈妈帮,连吃饭都要人喂。出门更是夸张,必带司机、保姆、助理等一大串人伺候。

爱孩子本无可厚非,但这样事无巨细的照顾,未免有些太过了。

Professor之前看过一部叫《巨婴》的动画短片:男主已经成人,可他依然像小时候一样,事事依赖妈妈。

早上起床了,他就光着身子喊一声“妈”,妈妈就帮他穿好衣服;

他饿了,喊一声“妈”,妈妈就把吃的端到他面前。

后来,爸爸去世了,妈妈为了给他买电视里的VR产品,掏出自己的肾脏拿给儿子,让他去卖钱,自己却因此而亡。

儿子没有了妈妈以后,再饿了只能自己去找吃的,然而当他看到空碗,空无一物的厨房,他只能选择回到妈妈的肚子里,继续当婴儿……

他丧失了本该有的能力,一旦离开父母,就什么都做不了。

《正面管教》一书里说:帮助孩子自立,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真正的为孩子好,应该让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在离开父母后也能成为独挡一面的个体。

Professor曾经听到一个美国律师朋友分享他的故事:

他的孩子威廉去参加短期留学项目的时候,所需费用都是威廉通过打工或找赞助人筹集而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朋友没有直接帮助威廉筹钱,而是教他如何找赞助人,如何写信,如何跟对方陈述,如何表达感谢……

威廉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独自写赞助申请信。一位老人回信提了三页纸的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出国学习有什么好处等等。

威廉仔细地一一回复。不久,他收到了老人寄来的1200元赞助费。

“授人以鱼”看似捷径,但孩子少走的路,日后要用生活的弯路来还。

在日本,有一档火了29年的综艺《初遣》,播出内容是一群2-7岁孩子,第一次独自出门的经历。

节目中,大人们看着孩子们哭泣、怯懦的样子,自然也非常心疼不舍,但最终还是咬着牙把他们送出了门。

因为他们明白:人生有许多路,必须要孩子一个人走完。

在适当的时候放手,才是爸爸妈妈赠予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很多重视早期教育的家长,都知道培养孩子独立的重要性,但并不很清楚应该如何培养。

学习独立,和学习其他技能一样,是从一件件很小的事情中让孩子慢慢掌握的。

我们时常会遇到如下场景:

孩子想吃某个牌子的冰激凌,妈妈说:“这个不好吃,你不买那个,要不待会你不喜欢吃可别哭!”

孩子选了自己喜欢的衣服出门,父母说:“这身搭配太丑了,我帮你换一身帅气的。”

这些对话表面看没有什么大问题,隐含的意思却是:你的感受、你的意见不重要,你的选择也总是错的,最好按我说的做。

冰激凌如果真的不好吃,孩子吃过一次就知道了,下次还可以选择其他的。

衣服搭配得不好看,但孩子可能有他这样选择的理由,他的审美也是在不断摸索中进步的。

尊重孩子每一个小小的选择,就是最好的独立教育。

当然,给孩子独立性,也不是说父母什么都不用管,其中的技巧也要不断摸索。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适当放权,但放权和约束要相互平衡,尊重孩子的选择,和父母该有的管教和约束是不冲突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不同个性和成长速度,去摸索更适合自家娃的教育模式。

Professor点评:

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所说:“这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指向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希望我们都能培养出有主见的孩子,尽我们所能,助力孩子飞向属于他们的自由天空。

关注公众号“瑞思英语”,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