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到獲得金像獎最佳電影的票房佳作,其實很多,咱們按照電影經典程度,和票房含金量,進行綜合排名。二、那些票房不佳的金像獎獲獎電影。

人們通常都說,香港電影金像獎,是對標美國的奧斯卡作爲目標。

爲什麼這麼說?

其實你看2個獎項的名稱,以及logo就知道了。

奧斯卡其實是簡稱,它的正規說法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金像獎”,簡稱“美國金像獎”。

然後你再看奧斯卡獎盃,是一個小金人。

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獎盃呢?也是一個金色的小人,只不過奧斯卡是男性,金像獎是女性。

總之呢,香港電影金像獎從創辦之初,就是在模仿奧斯卡。所以2個電影獎項的評選標準也很相似。

一般來說,奧斯卡和金像獎都比較偏愛文藝片,但是也不排斥現象級的商業電影——當然最好是能有點深度的商業片。

所以在奧斯卡和金像獎的歷史上,既不缺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商業大片,也不乏票房不太好看的文藝悶片。

比如奧斯卡歷史上最風光的是《泰坦尼克號》,那可是第一部全球票房破20億美元的票房神話,又獲得了多項奧斯卡大獎。一部電影拍成這樣,無論是票房還是獎項,別人都望塵莫及。

這叫做牛逼。

但近年來的奧斯卡,越來越關注文藝悶片,什麼《月光男孩》啊之類,票房比較悽慘。

金像獎歷史上自然也有幾部類似於《泰坦尼克號》這樣的佳作,更有很多票房悽慘的文藝片。

下面咱們就總結一下吧。

一、那些獲得金像獎最佳電影的票房神話

說到獲得金像獎最佳電影的票房佳作,其實很多,咱們按照電影經典程度,和票房含金量,進行綜合排名。

1、發哥永恆的經典《英雄本色》

這個就不用說了,《英雄本色》在香港各項電影評比都公推爲最佳電影第一,被認爲是過去30年最能代表香港電影特點的典型作品。是毫無疑問的港片經典代表。

《英雄本色》在1987年獲得最佳電影,也讓發哥第一次拿到影帝。

至於票房表現,當年香港票房3400萬,年度票房冠軍,當時的香港電影票房紀錄保持者。而且大幅提升了票房紀錄(比上年票房冠軍《福星高照》超出約500萬港幣)

1987年的3400萬港片,按照通貨膨脹速度可是相當厲害的。要知道那個時候最大牌的成龍片酬也才200萬港幣而已。

2、周星馳的功夫狂想曲

如果說在華語文化圈,周星馳影響力最大的電影可能是《大話西遊》;但是在世界範圍內,周星馳影響力最大的電影一定是這部《功夫》。

這部電影關於動作的畫面想象力,簡直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最終獲得2005年金像獎最佳電影。

在票房方面,《功夫》可以說是整個金像獎史上最高光的一部。內地票房1.7億,年度冠軍,而且當年內地票房一共才15億,《功夫》一部電影就佔了10%以上,這是有多厲害?香港票房6100萬,也是香港地區票房年度冠軍。幾乎是第2、3、4名票房總和。

《功夫》在北美票房也超過了1000萬美元。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3、香港電影最後的經典《無間道》

人們常說,最能代表香港電影特色的,是警匪片。

如果說《英雄本色》開啓了這個片種,那麼《無間道》就是香港警匪片最後的巔峯。而且論及思想深度,《無間道》甚至帶有點文藝範兒,可謂是商業和藝術結合的絕佳作品。以至於好萊塢都買了版權進行翻拍。

在2003年的金像獎上,《無間道》大獲豐收。提名15項,最終命中7個大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都收入囊中。

票房方面也是年度冠軍,超出2、3名之和。

可惜當年沒有在內地上映,不然的話,它留下的票房紀錄會更出色。

4、周星馳的救市之作《少林足球》

《少林足球》是香港電影歷史上的救市之作。

香港電影在90年代末期走向沒落,1998-2000年連續3年,香港電影年度總票房從巔峯時期的近20億港幣,跌破10億。市場陷入低谷。

這個時候,周星馳站了出來。

他拍攝了全新的特效電影《少林足球》,緊跟當時全球最流行的電腦特效潮流,因此一舉獲得6100萬票房,是香港第一部票房破6000萬的電影,打破了香港電影票房紀錄,之後被《功夫》超越。

因爲救市有功,金像獎授予了周星馳電影生涯唯一一個影帝,當然最佳電影、最佳導演也都不在話下。

非常可惜的是,《少女足球》當年也沒有在內地上映,不然,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破億的國產片就不是2002年的《英雄》了。

5、李連杰唯一一個金像獎影帝《投名狀》

和周星馳一樣,作爲香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動作片演員之一,李連杰也只獲得了一個金像獎影帝。

2008年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也讓李連杰獲得唯一一個金像獎影帝的《投名狀》。和《無間道》一樣只缺一個影后實現大滿貫。

內地票房2億,當年年度票房第3名,國產片亞軍。

香港票房2740萬,年度華語片亞軍。

就票房上來說和《功夫》、《少林足球》差多了。

以上就是5部金像獎歷史上,獲獎和票房綜合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了。

候補佳作:

成龍《警察故事》獲得1986年奧斯卡最佳電影,1985年度票房亞軍;

梁家輝、郭富城主演《寒戰》獲得2013年最佳電影,最佳導演,讓梁家輝獲得影帝,不過票房不是太出色,香港年度票房第6,內地年度票房20開外。

二、那些票房不佳的金像獎獲獎電影

票房非常出色的金像獎最佳電影,比較容易選。

票房不佳的金像獎最佳電影,不太好選。

因爲金像獎歷史上有很多文藝片,票房都不太好,實在找不到一個標準,也無從排名。

所以按照名氣和票房的反差程度說說吧。

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史上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次數最多的電影人,毫無疑問是王家衛。

而墨鏡王的電影大多數票房都比較悽慘,他也就成爲了金像獎歷史上,名氣和票房反差最大的導演,沒有之一。

最難得的是,墨鏡王的這些獲獎電影,一點也不缺大牌明星,劉德華、梁朝偉、張國榮、林青霞等演員都是王家衛電影的常客。如果不是有這些大牌明星的吸引力,王家衛的這些電影票房會更差一些。

總的來說,王家衛獲獎電影裏面票房最差的,當屬1994年拍攝的《重慶森林》

梁朝偉和王菲主演,林青霞和金城武也有參演,陣容不可謂不強大,票房只有700萬,位列年度票房榜41名。

還有1990年的《阿飛正傳》

更是一衆大牌,張國榮、張曼玉、劉德華、劉嘉玲集體加盟,最終票房975萬,全是看在這些明星的面子上了。位列1990年度票房第34名。

王家衛的電影算是名氣非常大,很多觀衆就算沒看過,也一定聽過這些電影。

但是金像獎歷史上,頗有一些獲得最佳電影的作品,由於年代久遠,加上當年票房就很悽慘,早就湮沒在歷史長河,可能很多觀衆都不一定聽說過。

比如方育平,曾經執導過《父子情》和《半邊人》,分別獲得第1屆和第3屆金像獎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

這2部電影票房都不太好。

《半邊人》位列1983年香港年度票房榜第58名。還算不錯了。

金像獎歷史上,票房最差的最佳電影,當屬第12屆《籠民》

這部講述香港底層人民生活的電影,由於故事基調太灰暗,觀衆都不捧場,最終票房只有184萬,排在年度106名。

總的來說,這纔是文藝片的票房真相。因爲並不是每個導演,都能像王家衛那樣忽悠一大批大牌給他折騰。

拍攝《東邪西毒》,大老遠跑到甘肅去拍了幾個月,把張國榮、林青霞、張學友等人困在當地,讓他們背後的電影公司叫苦不迭。因爲當時香港電影拍攝週期非常短,很多大牌演員往往同時接2場戲,白天拍這個劇組,晚上串另外一個劇組,一點也不衝突。

王家衛這種搞法,等於白白浪費了這些明星好幾個月的檔期。最後票房還很差。

所以王家衛的電影,真的就獨此一例。

其他導演沒有王家衛這麼好的命,他們拍文藝片,大多數也沒有大牌明星,票房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也不是所有金像獎獲獎文藝片票房都很差。許鞍華的《投奔怒海》

在1982年獲得了1500萬票房,排名年度票房第5名。可謂香港文藝片歷史上票房最出色的電影。

好了,以上咱們回顧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史上票房最出色的獲獎電影,以及票房比較悽慘的獲獎電影。

其實,這些電影能夠獲得金像獎最佳電影,絕對都是當年最佳電影之一。

只不過同人不同命,有的電影能夠大賣,有的電影觀衆就是不喜歡,但作爲電影愛好者的話,有空最好都找來欣賞欣賞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