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日前向全社會公開發布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逸平的先進事蹟,並在今天追授王逸平“時代楷模”稱號。

王逸平將一生奉獻給新藥研究,由他領銜研發的現代中藥丹蔘多酚酸鹽,已在全國5000多家醫院臨牀應用,造福了2000多萬名患者。

深耕“新藥研究”,造福兩千多萬患者

王逸平1963年2月15日出生於上海。從1988年進入上海藥物所的第一天起,他就把生命裏的每一天都獻給了心血管疾病藥物的研發。

1994年,同事宣利江找到當時藥物研究所裏最年輕的課題組長王逸平,開始了對丹蔘有效成分之謎的研究。雖然“丹蔘入藥”記載悠久,但長期以來其有效成分並不明確,難以應用到臨牀醫學上。

王逸平帶領團隊創造性地提出以丹蔘乙酸鎂爲質量控制標準,研製丹蔘多酚酸鹽粉針劑。經臨牀使用證明該針劑可治療

冠心病

、心絞痛等疾病,臨牀療效顯著。終於在2005年,丹蔘多酚酸鹽粉針劑獲得新藥證書和生產批文,2006年正式生產上市,2009年列入《

國家醫保目錄

》。

如今由他領銜研發的現代中藥丹蔘多酚酸鹽,已在全國5000多家醫院臨牀應用,造福了2000多萬名患者。他所構建的心血管藥物研發平臺體系,爲全國藥物研發企業完成五十餘個新藥項目的臨牀前藥效學評價。

宣利江這樣評價他的老戰友:“研製出全世界臨牀醫生首選的新藥是他的夢想、他的初心,爲了這個夢想,他耐住了動輒十多年探索的寂寞,更需要擋住這期間各種各樣的誘惑,甚至捨去了自身的健康。”

做成一個好藥,出現在全球醫生的處方中

就是這樣一位造福了2000多萬患者的藥理專家,自己卻忍受了25年不治之症的折磨。

早在1993年,剛滿30歲的王逸就平被確診患有Crohn’s(克羅恩)病。學醫的他明白該病目前無法治癒,只能靠藥物控制,並且病情只會逐步惡化。就在這一年,他接受手術,切除了1米多長的小腸。“腹痛、便血、劇痛、昏迷”等字眼頻繁地出現在他的工作日記裏。

克羅恩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腸道炎症性疾病,在胃腸道的任何部位均可發生,但好發於末端迴腸和右半結腸。本病和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兩者統稱爲炎症性腸病(IBD)。本病臨牀表現爲腹痛、腹瀉、腸梗阻,伴有發熱、營養障礙等腸外表現。病程多遷延,反覆發作,不易根治。本病又稱侷限性腸炎、侷限性迴腸炎、節段性腸炎和肉芽腫性腸炎。

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許多病人出現併發症,需手術治療,而術後複發率很高。本病的複發率與病變範圍、病症侵襲的強弱、病程的延長、年齡的增長等因素有關,死亡率也隨之增高。

但就是在病痛反覆折磨的25年裏,體重只有百餘斤的王逸平先後承擔起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部專項、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中科院重大專項等衆多研究任務,並培養了30餘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以及中國科學院傑出成就獎。

在2015年藥物所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王逸平說:“要時刻提醒自己要堅持‘再戰一個回合’,能夠堅持‘再戰一個回合’的人,是不會被打垮的。我有一個夢想,能做成一個好藥,出現在全球醫生的處方中。”

王逸平在藥物所研究生畢業典禮上做主題報告

今年年初,病情加重的王逸平不顧藥物所黨委副書記厲駿的勸阻,堅持加倍量地服用激素類藥物。“他是想再多爭取一些時間,能把手頭的兩個新藥做完。”

如此風趣開朗的人,怎麼就走了

生活中,王逸平極少在同事朋友面前提起自己的病,以至於大多數人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常年加班、樂觀開朗、風趣幽默的同事就這麼突然離去。

王逸平課題組職工趙晶回憶,“最後一次見王老師是他去世的那天上午,一起討論一個項目方案。王老師從椅子上站起來,輕輕嘆了一口氣。現在想來,那根本不是嘆氣,而是身體的極度不適讓他沒忍住的呻吟。”

藥化黨總支書記張翱研究員現在回憶起來後悔不已:“我曾和他出差多次,他經常在午飯或晚飯間把自己關在房間,原以爲他不善交際、不喜歡應酬,卻不知他那時正躲在房間給自己治病。”甚至連一同長大的表姐丁瑋直到最後一刻才知道弟弟早已身患絕症。

2018年4月11日,爲研製新藥鞠躬盡瘁的王逸平,在辦公室去世。4月21日追悼會那天,有700多人自發前來送王逸平最後一程。

王逸平的妻子方瓊說:“他曾跟我說,他是幸運的,很多人一輩子都研究不成一個藥。”只是,原本計劃今年5月赴美參加女兒大學畢業典禮的計劃,永遠擱置了……

七個多月過去了,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裏,王逸平生前的辦公室仍被保留着,一束束菊花靜靜地擺在辦公室的門口,沙發前的茶几上還留有治病的解痙止痛針。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五樓的盡頭,再也不會有王逸平的身影。但在這裏,王逸平生前進行的口服硫酸舒欣啶片劑已完成二期臨牀試驗,抗脂與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物的研發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丹蔘多酚酸鹽口服化的研究也有新的進步,有更多的人正秉持着王逸平的精神,繼續着他畢生鍾愛的事業。

部分材料綜合自新華網、新民網、澎湃新聞等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