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的肿瘤患者发生肌酸合成减少时,尿肌酸排泄降低,肌酐合成减少。发生了代谢紊乱的肿瘤患者,由于肾小管细胞功能障碍和肾小管重吸收肌酸减少,致使尿肌酸可正常甚至升高。

恶性肿瘤常见包括肌肉量、力量丢失在内的体重丢失,包括厌食、早饱等情况在内氮量-热量的摄入量下降,以及处于炎症状态。骨骼肌萎缩和力量下降是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突出表现,临床处置较为困难。肌酸是一种自然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含氮有机酸, 是人体肌肉及神经细胞的能量来源。1832年被人首次在人体骨骼肌中发现。鱼、肉等食物外源性来源可以满足人体所需肌酸的约50%。其余则为内源性肌酸,主要由肾脏、胰腺和肝脏合成而来。肌酸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对于经常运动的人士,肌酸是效果非常好的补品,可以促肌肉生长,为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

肌酸合成机制: 精氨酸和甘氨酸在精氨酸-甘氨酸脒基转移酶(AGAT)催化下,生成胍基乙酸。再由胍基乙酸甲基转移酶(GAMT)催化,胍基乙酸和S-腺苷-L-甲硫氨酸生成肌酸和S-腺苷高半胱氨酸。 肾脏和胰腺中AGAT 活性较高,肝脏中GAMT酶活性较高。肌酸通过血运主要到达肌肉和脑等组织器官。 影响肌酸合成、转运的三种相关酶缺陷,均可导致脑肌酸缺乏,使脑的能量储存和运输障碍,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人体内三磷酸腺苷储存量很少,需要不断合成。肿瘤营养不良患者机体的三磷酸腺苷不仅储存量很少,合成速度更慢,临床常见癌性疲劳。肌酸在肌肉组织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补充肌酸可以有效的提高肌力、速度和耐力,提高体能防止疲劳。 磷酸肌酸和三磷酸腺苷(ATP)可互相转化,直接为肌肉供能。额外补充肌酸可快速提供能量物质,提高肌肉力量,增加肌肉储水量。肌酸的摄入有助于促机体维持正氮平衡,促机体骨骼肌合成。肌酸使肌肉细胞扩容,即将水分“锁”在骨骼肌细胞中。

肿瘤患者的不良营养状况可显著影响血浆肌酸水平。需要明确的是,血液和骨骼肌的肌酸水平正常是不能排除肌酸缺乏症。 不过,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的肿瘤患者发生肌酸合成减少时,尿肌酸排泄降低,肌酐合成减少。发生了代谢紊乱的肿瘤患者,由于肾小管细胞功能障碍和肾小管重吸收肌酸减少,致使尿肌酸可正常甚至升高。由于细胞内肌酸和磷酸肌酸含量减少,导致肌酐合成减少,尿肌酸/肌酐比升高。故,肌酸缺乏者血浆肌酐和尿肌酐均降低。由于AGAT缺陷,不能催化精氨酸和甘氨酸生成胍基乙酸,使胍基乙酸浓度降低。

肿瘤患者代谢异常肌酸缺乏发生率尚无流行病学资料。理论推测,强化食用肌酸,对于改善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和改善癌性疲劳可能有益。尤其是对于已经发生了肌张力减退、关节过伸、活动障碍者。 尿液中胍基乙酸和肌酸/肌酐比值测定,可用于肌酸缺乏症的筛查。 稳定同位素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同时进行尿液中胍基乙酸、肌酸和肌酐多种化合物的测定。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饮食或尿液被稀释等因素可影响筛查试验出现假阳性,生化结果应重复进行之后再考虑基因测序。推荐每天分3~6次食用肌酸200mg/kg强化,合并限制精氨酸饮食治疗可帮助减少胍基乙酸的积累。 并给予苯甲酸钠防止氨的累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