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更及時本地資訊,請關注一點號:一點資訊合肥

在清朝的末期,隨着近代海軍的重要性逐漸的被人們所認知。清政府也是看到了近代海軍的重要性,決定建立自己的海軍。其實清政府在這之前就已經發展過近代海軍,那個時候鴉片在中國橫行,林則徐在沿海地區進行了禁菸銷煙的行爲,這種行爲嚴重的威脅了列強的利益。爲了防止列強的報復行爲,林則徐在廣州等地整頓水師,但是由於沒有真正得到清政府的支持,這次的建設並沒有多大的進展。

後來太平天國爆發,差點把清朝的統治給推翻,爲了反擊太平天國,清政府採購了一些船隻戰艦用來水路行進對付太平天國的軍隊。但是這個時候的清政府也僅僅是採購了一些排量小,裝備落後的小船,像那些真正的大船還沒有采購。但是用來對付太平天國也真正的足夠了。

再後來1874年日本把臺灣給霸佔了以後,清政府才真正的認識到近代海軍的重要性,慢慢的隨着時間的發展,清朝的一些權貴和大臣開始主張建設海軍,發展軍事力量。這個時候清政府的決策是建立起三支海軍,分別是南洋海軍,粵洋海軍,北洋海軍。建設他們的軍隊資金是從海關以及國內六個省裏面摳出來的。南洋海軍負責的海域是江蘇和浙江一帶,粵洋的海軍負責福建和廣州一帶,但是由於南方的疆域太大和其他的各種原因,粵洋海軍被分成了福建海軍和廣州海軍。北洋海軍負責的就是山東一帶的防衛工作。

這四個海軍建成以後購置了一些軍艦,國內的洋務運動也製作了一些武器裝備,可以說建成的海軍已經是初具規模,形成了一些戰鬥力。由於國內的勢力不同,這四支海軍也被掌握在不同的人手裏面,像北洋海軍就是掌握在李鴻章的手裏面。其他的都掌握在地方權貴的手中。也正是因爲沒有統一起來,後來的福建海軍在和法國的戰鬥中直接是全軍覆沒。

1885年的時候,清政府建立了海軍衙門,雖然名義上是醇親王是最大的官員,但是最終的實際掌握權落在了李鴻章的手裏面。在甲午戰爭的前夕,清政府的海軍戰艦已經達到了78艘。這些戰艦上的官兵也是個個英勇善戰。但是後來的甲午戰爭,由於國內的貪污腐敗,和慈禧的懦弱,使得武器裝備不太好使,士兵們雖然殊死搏鬥,和敵人同歸於盡,最後也落了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來源:話說歷史那點事兒(責編:吳彥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