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扬帆 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荆桂秋

插图:王雪涛作品

编辑:国画艺术

生活是绘画创作的源泉,生活中花鸟草木的形象生机充盈,最有鲜活的生命力。当我们身临其境,在自然中感受、体验、写生时,会无时不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饱览自然之情,会激起创作的欲望和艺术的冲动。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必然充满着生命的律动,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回味。

写生是创作的基础,是我们收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方法。早在唐代,画家张璪就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创作方法。“外师造化”指画家首先要从生活中汲取创造素材,“中得心源”则是指根据生活的积累、画法的掌握、情感的融入,将素材升华为艺术形象。这八个字精辟地概括了中国画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及具体的创作过程,历代优秀画家都是遵循这一创作方法进行艺术实践的,可谓是中国画画理的根本精神。

王雪涛国画" width="690">在画史上可以看到,有成就的画家都十分重视观察生活、重视写生。五代黄筌画禽鸟“以五彩布成,谓之写生”;宋代赵昌,刻苦写生,得到“写生逼真,时未有共比”之誉;清代恽南田则被称为“写生一派”,在为花卉“写照传神”上,下足了工夫。他们坚持注重生活、重视写生的态度,创造出大量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强烈个人风格的传世精品,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至今仍是我们学习和临摹的范本。

不同创作阶段,写生都有不同的要求。初始写生要做到极尽其似,对微细末节都琢磨透,掌握花鸟草木的生活习性、动态结构、生长规律以及与季节气候的关系等。譬如,四时花卉每时每刻的变化和不同的特征,揣摩其习性,抓住它最动人的部分,并将其特点表现出来。写生要重视用线表现,线条语言朴素单纯,饱含情感和神韵,并在使用上发挥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中国画写生十分讲究“默识心记,烂熟于胸”,因此“默写”在中国画创作中十分重要,是画家应该努力掌握的功夫。有了默写的功夫,离开对象下笔创作之际,对要表现的花鸟动态特征、造型结构等物象历历在目,胸有成竹,才能一挥而就。

王雪涛国画" width="690">随着创作的深入,写生进而要“移花接木”,即有创意的写生。面对大自然中复杂的花鸟草木形象要大胆取舍,提炼概括,在写生中接受自然美的启发、发现美的法则,锻炼构图能力,大胆地组织画面,反复推敲,把不同场景、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写生素材,根据创作的法则,大胆地取舍搬移、挪用组合。我主张把创作目标提前到写生阶段,出色的写生本身已是一件作品,因为写生时对作品的立意、素材的组合、画面的构成等等都要观照到。而一幅完成的作品,仍然常常保持着写生时的感受体验。我认为写生观察与创作表现之间是不能割裂的,也本无起止。动笔写生,换言之,已经就是创作的过程了。

王雪涛国画" width="690">在写生中,由于画家情感的不同,经验和理解的差异,于自然草木之间的联想千变万化,这种感受的差异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体现于作品中则呈现出迥然各异的面貌。

王雪涛国画" width="690">对于写生更高的要求,即面对自然的景物触发,要做到“迁想妙得”与“默契天真”——将自己的情感、性灵注入笔端、融入物象,使自然之象升华为艺术之象,使其韵致风采,活力充盈,而臻于化境。将大自然的美,经过画家的艺术熔铸,创作出美妙画卷,这无疑是画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富于万物的全部修养的升华。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