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带领数十万大顺军进入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明朝也随之灭亡。在李自成进京之前,崇祯其实还有挽救明朝的机会,那就是南迁,设想一下如果崇祯迁都南京,历史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在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之前,北方被李自成和张献忠占据,山海关有吴三桂为首的明朝边防军,关外被满清占据。而南方从未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仍然是民富殷实的鱼米之乡。而且南边又有左良玉的数十万大军还有以高杰黄得功为首的江北四镇,兵力多不下50万。

南明的实力依旧强势,如果崇祯真的南迁,那就不会出现后来的福王 唐王 桂王等割据政权互相攻伐的局面了,也不会有那么多南明将领降清的情况。几十万的兵力,再加上长江天险,再有一个能统一号召的军队的皇帝,守住南方完全不是什么难事。

再说李自成的大顺军,占领了北方,却夹在满清和南明之间。而且这些地方占领没多久,统治还不稳固。李自成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投靠满清,要么投靠南明。他最好的选择就 投靠南明,因为那时候天下人仍视明朝为正统,满清和李自成在他们眼里都是叛贼,对满清更是恨之入骨。如果李自成投靠南明,就能洗白还可以合法的统治北方地区,联合南明对抗清朝,成功了就是功臣,失败了也是忠臣,无论如何也比投靠满清好得多。

最后是满清,满清在崇祯和李自成死磕的时候发实力愈发强大,在李自成进京之前满清一直在观望。如果趁着李自成进京统治还不稳固的时候出兵南下是最好的选择。走山海关似乎不太可能,崇祯不死,吴三桂不可能轻易投降满清,因为他的部下跟清军结怨很深。

那清军只能选择绕道蒙古,从山西南下。如果满清倾尽全力出兵南下,大顺政权刚建立,与满清死拼胜算不大。为了防止后路被断,李自成的最好选择是主动西撤,在西北地区凭险据守。大顺军撤退死守山海关已无意义,吴三桂要么带兵南下去找崇祯。而满清两路兵力占领河北山东地区。

这种形势下,满清需要稳定占领区的局势;大顺退到山西,河南等地后也要稳定防线;明朝需要将边防军重新调配布局。三方都会无力扩大战争,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等局势稳定下来,南明联合张献忠李自成的农民军完全可以挡住满清的攻势,甚至有可能把满清赶回关外。

如果崇祯不死守“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的祖训迁都南京。完全可以保住南方半壁江山,说不定还能联合农民军赶跑满清重新统一天下。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崇祯在最后关头还是选择以身殉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