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磁器口古鎮徜徉的時候

有這樣一些人

很容易被輕易地忽略

那就是隱現在人羣中的“磁漂”

所謂“磁漂”,即選擇長期生活、居住在磁器口古鎮,以及在這裏創業的那些“非土著”。如果非得換一種說法,那麼“磁漂”就是那些以磁器口古鎮爲“精神原鄉”的人們。他們在這裏,在城市喧囂中尋找寧靜,共同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讓心靈有安放之地,爲夢想終能照進現實奮鬥不止。

“遠古的呼喚”店主何智 一旦遠行 做夢都是磁器口

何智,一位來自麗江的納西人,有着15年的磁器口漂齡。

何智

來磁器口古鎮遊玩的人們多半都會經過何智開在磁器口古鎮的店鋪“遠古的呼喚”——一家位於黃桷坪一巷經營手工藝品的店鋪。或許不經意間走進去,就會發現自己已經進入到一個手工藝的世界,誘得人想把貨架上的商品一一放進自己的購物籃裏。

何智是2003年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磁器口古鎮的。初到磁器口古鎮,何智一下就愛上了這個原生態的地方,似乎看到了家鄉麗江的過去。就這樣,他留了下來,利用自己的木雕和陶藝手藝,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店鋪。

隨着磁器口古鎮旅遊市場的日漸火爆,何智在自己雕刻之餘,也把家鄉麗江的原生態民族工藝品帶到了重慶,比如納西族的東巴繪畫、彩繪木雕,傣族的織錦、油布傘,苗族的蠟染、銀器等。每次看到自己從雲南帶回來的民族工藝品被遊客喜歡買去,何智都覺得很幸福,“不僅在於生意,而是自己民族文化被人欣賞。”

15年過去了,如今的磁器口天天都是人潮如織,何智也最終選擇堅守磁器口。“目前仍有很多朋友在磁器口堅守,繼續做着自己的小事業。接下來打算爲磁器口做點事。”目前他已經註冊了一家文化傳播公司,計劃對磁器口地區的文化進行一個深度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一系列特色產品,然後通過這些產品來向五湖四海的人們宣傳推廣磁器口。

如今,40歲的何智更加珍惜、享受磁器口古鎮帶給他的感覺。寧靜的清晨慢悠悠地起牀開店,到熟識的店鋪喫碗小面,合着音樂做點手工,享受午後陽光和茶葉的清香……

“別處沒有火辣的味道、沒有火辣的性格,一旦遠行,始終惦記着磁器口,做夢都是磁器口。”何智站在店裏,捧着一杯香茗,望着窗外的灰瓦,“這裏是我的家,捨不得,也放不下,我如今也算得上磁器口原住民啦!”

磁器口川劇團團長龍羣 帶着川劇夢在磁器口遊走

如今城市的高樓間再難聽到川劇的鑼鼓與旋律,但在磁器口古鎮,卻依然可以在婉轉的唱腔裏,捧一杯老沱茶,品味重慶川劇與慢生活的獨特韻味。

你可能不知道龍羣,但一定聽說過她的磁器口川劇團。1995年2月14日,龍羣和她的川劇團便開始了在磁器口的“漂流”,爲了生計而不停地奔走、打拼。

龍羣

起初,川劇團的演出場地在磁器口古鎮“聚森茂”,一個七十平方米左右的廳堂,舞臺、觀衆席之外還有一個簡易的廚房。在這裏,只要五塊錢,便可以享受至少兩小時四十分鐘的精彩川劇表演。2012年,因爲川劇團不景氣,無奈之下,決定停演。儘管不少熱心人願意給他們提供場地,但龍羣覺得,“我們是磁器口川劇團,搬了那還是磁器口川劇團嗎?何況還有長久以來的感情,不是說斷就能斷的。”

好在2014年,區裏的相關部門又幫助龍羣和她的川劇團找到了使用至今的一處落腳之地——磁器口東林停車場,也算是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家。爲此,龍羣特別高興,爲川劇團添置了全新的家當,因爲這樣一來就可以演上她夢寐以求的大型川劇了。

“以前川劇團還在寶善宮演出,最火的時候一天連場唱,一場人數八百多人。後來,寶善宮修繕,川劇團被迫開始‘漂流’。”龍羣回憶,“搬了家的川劇團越來越冷清,新觀衆不多,收入極不穩定。”爲了緩解團裏的困境,龍羣開始學習當時流行的變臉、吐火,四處“走穴”賺錢。

爲什麼這樣堅持?龍羣說,“愛看戲的老觀衆多,有的老人七十多歲仍然拄着柺杖轉幾次公交來,就爲看我們演一場。”正是有這樣一羣默默支持着川劇團的老票友,也支持者龍羣和她的川劇團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好在,如今龍羣和她的川劇團有了自己的陣地,結束了“漂流”。這段時間,龍羣特別忙,不僅要排練週末上演的劇目,還得忙着帶演員們進校園演出,僅11月5日至9日就安排有10場活動。“我們這個劇團不是我一個人的夢想,而是一幫川劇人的夢想。這些年來,大家手挽手肩並肩,互相支持鼓勵,邁過了一道道坎。”龍羣說,未來不管多苦多累,仍將把這個夢想堅持下去。

“歲月院子”茶樓掌櫃王勁: 高石坎上品古鎮味道

在磁器口古鎮裏,“歲月院子”是一個比較特別的茶樓,沒有藝人演出,沒有川劇變臉,甚至茶藝表演也沒有。那麼“歲月院子”到底特別在哪裏呢?

王勁

第一,它的地理位置特殊,位於高石坎——一個可以作爲磁器口古鎮標籤的地方。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它有一個叫王勁的掌櫃。在磁器口許多小茶館、咖啡館之所以惹人喜愛,不僅因爲茶葉和咖啡的美妙,還因爲它們的掌櫃。

王勁與磁器口緣分匪淺,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她便是這裏老茶館的狂熱粉絲。“那時候街道簡陋破舊,少有商業,唯有茶館興旺,我也是一個鐵桿兒的茶館粉絲。”王勁說。2007年,王勁在磁器口做了一個民樂茶館。後來又一口氣盤下週邊二三十個店面做了一個體量更大的茶樓,還兼營古傢俱。5年後,因爲精力不濟,王勁離開了古鎮。

不過2012年,王勁又捲土重來,在高石坎開了一家名叫“歲月咖啡”的鋪子,也曾是重慶城裏知名的文藝接頭點。但在王勁心中,老院子、老房子、老茶館仍是揮不去的一個夢想。於是在2015年,“歲月咖啡”的“孿生姐妹”——“歲月院子”誕生了。

高石坎在磁正街的最高處,街道兩旁的民居原是磁器口商戶們的木質住宅,前廳是門面,轉過去是院落,四周是居室。“歲月院子”就是這樣一個坐擁制高點的臨街二層木樓。從茶館穿過去,還有一個庭院,很原生態的民居景象。在這裏,你可以選擇任何一種方式或角度欣賞世界,比如在樓上看行人如織,躲在庭院裏遠離塵囂。

“歲月院子”秉承了王勁率真本性,走進茶館便可看見一面如同舊夢般的殘壁,其實也是她請朋友幫忙繪就的,十足的歲月寫意。不過古鎮裏來來往往的遊客雖多,願意停下腳步飲茶的卻很少,王勁對此心中也是早有預防的。“以一個生意人的眼光,守在這裏可能會如坐鍼氈。”王勁說,“但把這當做一個興趣,哪怕就端一杯清茶坐在窗邊發發呆,也是極好的。”

王勁覺得這樣愜意的生活需要學會沉澱和放棄,“一個地方是在不斷變化的,但文化和底蘊卻是不能丟的。堅守不僅僅爲生存,更是心裏那深深的情結。”

大多“磁漂”之於磁器口古鎮,乃是過客。

不過有些執拗的“磁漂”重新回到古鎮

以一種新的身份,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

他們雖不是原住民

但他們卻像原住民一樣深愛着這片土地

也正是因爲有他們的存在

古鎮才得以重現昔日的繁華

他們是大時代裏的小人物

但在磁器口古鎮

他們正在盡情地揮灑汗水

追逐着小小的夢想,演繹着精彩的人生

精彩回顧,推薦給你

↓↓↓

重磅!重慶科學城落定,沙坪壩成科學城“智核”

《榜樣3》:走進他們的故事,汲取榜樣的力量

上週末,又一重磅事件發生,正在加速沙坪壩的發展進程

拒絕窩冬!冬日最宜爬山,重慶這十座山頭,每座都有不同風景

主辦單位 | 沙坪壩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

主編 | 蔣頻    責編 | 庹世超

編輯 | 婁媛媛、李勁松、胡夜歆、金永元

來源丨沙坪壩新聞中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