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個新地方

有人愛逛百貨公司

有人愛逛書店

我寧可去逛逛菜市場

看看生雞活鴨、鮮魚水菜

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

熱熱鬧鬧,挨挨擠擠

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汪曾祺

- 舌尖上的中國- 總導演陳曉卿說過:

一座城市最吸引我的

從來不是歷史名勝或者商業中心

而是菜市場

菜市買的不是菜

是挑挑揀揀的人情

菜市是最能體現一個地方的

風土人情和市井文化

它不僅是餐桌美食的源頭

更是一個城市及其接地氣

最具人情味的地方

高興時,逛一圈

體會市井生活的不易

失意時,走一圈

讓它給你帶來生活的氣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鄉音鄉韻繞,鄉情鄉愁深

誰不說自己家鄉好

如今

還記得那條貫穿你們日常生活的菜市場嗎?

榕樹農貿市場

榕樹農貿菜市規模不是特別大

但是它的種類非常齊全

這是毋庸置疑的

菜市外有一圈擺攤

內部便是分區明確的各大區域

可以說是包羅萬象

你想要的食材都可以尋找到

榕樹農貿市場它有很多個進出口

每個口的售賣產品都不一樣

蔬菜、水產、海鮮、禽類樣樣不缺

路口兩旁是各種小喫和水果

比外面的要便宜很多

內江清晨的煙火氣

來到菜市場你會發現

每個內江阿姨和爺叔都有一本買菜經

他們可是最早出現在菜市場的主力軍

負責一家人的一日三餐食材的挑選

從清晨開始

菜市裏就人流湧動

此起彼伏的商販的吆喝聲

賣豬肉阿叔的剁肉聲

吵吵鬧鬧的討價還價聲

小孩的哭鬧聲..

伴隨肉腥味、魚腥味、包子味、辣椒味、榨菜味

縈繞鼻尖開始蔓延...

似乎想要告訴你

這裏有很多好貨等着你!

菜市場也很像一個江湖

只要你有好手藝

你就是個靠自己能力喫飯的不世高手

水產區的魚販

撈魚、敲魚、掏魚、收錢,不到1分鐘

就可以完成這一系列的動作

一塊塊新鮮的豬肉

被掛在高高的鐵桿上

只有你朝着它那個方向

老闆立馬熱情的迎接說:“想買點什麼

今天的豬都是早上現殺的”非常新鮮

撲騰翅膀的土雞、土鴨

還有各種土雞蛋、洋雞蛋以及成品蛋類

品種多,價格便宜,品質上佳

菜市的滷味飄香

色澤非常鮮亮

讓來往的人饞涎欲滴

品種齊全的小喫

經過高溫油炸

再蘸上可口的醬料

充滿了幸福的味道

榕樹街菜市有很多百貨鋪

販賣許多餅乾、蒸盤、刀叉、拖鞋

這些我們平時不太留意

卻實實在在影響着我們日常生活的小玩意

一排排陳列整齊的高粱酒

散發着特有的香味

很遠的地方就能聞到

令人垂涎

每個家裏都會有酸菜罈子

這種罈子一般只有菜市才能買到

大小不一,隨你挑選

小時候覺得

做香腸是家裏一年一度的一件大事

不僅表示即將能喫上美味的香腸

還意味着大街小巷很快都會瀰漫起

過年喜慶忙碌的特別氣息

現在

爲了能喫上這口美味

許多商販都提前幾個月將香腸做出來

菜市場的市井人生

菜市場去得多了

就會對某些攤位特別鍾情

若你光顧個兩三次

在攤主眼裏你就算是個熟人了

下次再去

會非常熱情地和你打招呼

買菜可能會給你搭棵蔥

甚至會便宜幾塊

菜攤前往往有生活的影子

一日三餐都藏在了菜市裏

沒有詩和遠方

只有一飯一蔬的菜市場

在生活中也永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無時無刻都在散發着人情味

每個從菜市場裏出來的人們

都是滿載而歸

突然覺得內江阿姨和叔爺都很厲害

一手提一包根本不在話下

是什麼支撐她們早早起來往菜市場裏趕?

我想是責任和對家人的愛吧!

市井生活的錄像機

菜市的下午非常清閒

攤邊隨處可見的

是攤主們打撲克、打麻將、下象棋的身影

擺幾張桌子

吆喝三兩好友

牌局就湊齊了

他們的娛樂方式不多

打牌是他們最大的快樂源泉之一

不會打牌阿姨叔叔們就聚在一起嘮嘮嗑

久而久之

菜市裏的阿姨叔叔們都成了深藏不露的高手

榕樹菜市農貿菜市還有很多手藝人

彈棉花又稱彈棉絮

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之一

歷史悠久

雖然如今的城市裏已經不多見了

但是老輩人對彈棉花有着清晰的記憶

從前

裁縫是一個喫香的行當

擁有幾千年的歷史

無論在城鎮還是鄉村

都可以見到量體裁衣的裁縫店

如今時代變遷

但還是離不開它

一旦衣服需要改整

立馬就想到裁縫

閒暇時光還可以約上三五好友

一起來逛逛菜市旁的服裝店

衣物款式大都是懷舊款

或許不太時髦

但基本十幾二十塊就可以交易

路邊還會有老奶奶賣自己家水果

不打農藥純天然生長

價格還會比水果店的便宜很多

有句市井名言叫“高手在民間”

想來,美食也是同一個道理吧

其實真正帶給我們真切的幸福感的美食

往往就存在於身邊的菜市場

喚醒你的味蕾,溫暖你的心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