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廬打拼多年的小李(化名)是正宗的90後,28歲的他很不屑網絡上那句“90後的胃都垮了”,但不久前,小李因自己多年來不規律的飲食方式,嚐到了苦果。

“老胃病”熬不住了

因頻發上腹部脹痛,小李在當地醫院接受了胃鏡檢查,檢查結果大出他的意外,醫生居然在胃竇處提取到了癌細胞。驚恐之下,小李找到了邵逸夫醫院普外科陳定偉主任醫師。

通過和小李的交談,陳定偉醫生逐漸知道小李的胃病由來已久。高中未畢業,小李就開始自謀工作,飢一餐飽一頓,飲食非常不規律,平時因爲工作節奏快、精神壓力大,小李每天還會吸幾支煙、喝點酒減壓。

如果不是這次疼得厲害,小李說自己還得熬一熬。“我家裏也沒人得腫瘤,我壓根沒往這方面想。”小李說。入院第三天,陳定偉醫生團隊就爲小李進行了微創手術。術後病理報告提示,小李得的是胃竇印戒細胞癌伴部分粘液腺癌,同時伴有淋巴結轉移,屬於胃癌中晚期。

胃癌呈年輕化趨勢

陳定偉告訴記者:近5年來我國19-35歲青年人的胃癌發病率比40年前翻了一番,胃癌已呈現明顯年輕化趨勢。在他門診,曾經接診的最年輕的胃癌患者是位21歲的姑娘,衝着減肥和省事,平時飲食非常不規律,姑娘很瘦,一經胃鏡檢查爲胃體腺癌,也是住院做了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

“這種年輕的胃癌患者,一發現,多爲中晚期,而且他們的預後也比中老年胃癌患者要差。通常淋巴結伴有轉移,病程進展較快。由於長期飲食的極不規律和對相應不適症狀的忽視,好多年輕型胃癌患者很有可能就是由最開始的胃炎,到胃糜爛、胃潰瘍,直至發展爲胃癌。”陳定偉說。

別忽視早期症狀

“胃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被忽視未做進一步檢查。隨着病情的發展,胃癌症狀漸轉明顯。”陳定偉建議,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準時規律地進食;要合理膳食,平衡營養,多喫一些新鮮的瓜果蔬菜,少喫煙燻、鹽醃和黴變的食物;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緩解壓力;要堅持體育鍛煉,增強人體的免疫機能等。

另外,陳定偉建議,胃鏡檢查依舊是胃部疾病檢查的金標準,40歲以上的中青年人羣,每1-2年需要進行一次胃鏡檢查。同時,對有慢性重度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胃粘膜巨大皺襞症的患者以及合併胃粘膜上皮中重度腸化、胃粘膜上皮輕中度異型增生的患者,在合理用藥治療的基礎上,最好每年檢查一次胃鏡。

一聲嘆息!胃痛切莫忽視

一定要及時到醫院診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