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e-works整理

  病人的心跳可以幫助醫生輔助診斷。設備也有心跳,通過“設備心跳”就能夠更加準確的診斷出設備的工況及運行狀態。

  一、“精準感知的物聯網系統”

  當醫生用聽診器來聽診的時候,不同的醫生可能會得出不同的聽診結果,這取決於他們的經驗是否老道或聽力是否無礙。但心電圖機則可以更精確的記錄下每一次心跳的波動,繪製成波形圖,一張心跳的波形圖,不僅更加準確客觀的反映真實情況,還能夠起到輔助醫生診斷的作用。

  微物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物聯”)CEO崔燦表示,這套參加“根雲杯”全國首屆工業APP百萬大獎賽的“精準感知的物聯網系統”,區別於其他系統的地方也在於“心跳”。

  微物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CEO崔燦

  在崔燦看來,設備也有“心跳”,設備的心跳就是瞬間電流、泄漏電流、溫度等,“專注設備的‘心跳’數據,對其進行量化和動態分析,就能夠更加準確的診斷出設備的工況及運行狀態,實現物與物、物與雲、物與系統以及物和人的交互。”

  這套系統中的“精準感知”則是提升了感知設備心跳的準確性。通過提升傳感器的精準度、提升響應時間、提升計算速度及算法模型精準,以實現更準確的物數據採集,在這其中,又以“瞬態電流檢測技術”爲重要組成部分。

  瞬態電流是一種瞬間高爆發的電能,幾乎存在於所有工業用電和民用電的電力系統之中,用微秒級和納秒級測量,它可以高出正常電壓的幾十到幾百甚至幾千倍。最主要特點是超高壓、瞬時態、變頻次,強大到可以破壞任何一種電器,包括所有工業電機或敏感電器,如電腦、通信、航空指揮、軍事指揮等。

  崔燦表示,微物聯的“瞬態電流檢測技術”,可以實現在微秒時間內的瞬間響應(百萬分之一秒),同時精準偵測到瞬間突變或異常電流,並在繪製瞬間電流波形和算法模型智能分析後,輸出準確數據、控制指令等。

  智能安全監測系統界面

  二、被逼出來的團隊

  微物聯團隊進入這個領域已超過15年,但是崔燦坦言,團隊從最開始爲客戶提供智能硬件的定製開發合作,到後來基於行業用戶的需求不斷摸索,再到慢慢演變成現在的微物聯,公司最初的定位和方向都已經發生了變化。

  對這個脫殼成熟的過程中,崔燦笑稱,都是被客戶“逼”的。當客戶提出想實現的功能、採集的數據要求,我們就必須設法去滿足。“這是挑戰、也是動力,現在來看,被逼也是一種進步”。

  “見微知著,感知未來”,雖然方向有調整,但微物聯團隊卻早已把原則和希冀放在了團隊名字裏——“微”物聯,通過細微變化的洞察,來預測和感知後續的變化,最終在萬物互聯的產業裏成長爲一家有尊嚴、有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

  三、作品開發的背後故事

  談及此次參加“根雲杯工業APP大賽的“精準感知的物聯網系統”,崔燦將其核心技術總結爲:智能傳感+計算模型。

  這套核心技術的誕生卻並非閉門造車苦思冥想出來的,而正是源自於長期的客戶溝通交流。崔燦回憶起客戶的原話依然記憶猶新,“包裝了很多漂亮的數據,實際上意義不大,採集了大量的無用的重複數據,實際上也沒太大的幫助”。

  在得到這些有效的信息後,微物聯的整個團隊不斷檢討和反思,並持續收集客戶的真實需求,最終在摸索中把這個產品開發了出來。崔燦說:“雖然我們開發了這一套感知類的產品,但是實際應用在不同行業、不同設備上,還需要繼續大量的開發和研究。但與此同時,定製開發的越多,也會發現越多共性,會使開發的效率加倍提高,所以這是一個充滿挑戰但很有意思的過程”。

  此次參加“根雲杯”全國首屆工業APP百萬大獎賽也讓崔燦感觸頗多,比賽的組織精心度、評委的專業度都讓他很驚喜,尤其是其中樹根互聯的同事們在這場活動中的專業又低調的配合,更顯示出了樹根互聯團隊的優秀,他表示,整個活動從策劃到執行都有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微物聯也期待有機會能和這樣優秀的團隊,展開更多元的深入合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