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諾貝爾希望生理或醫學獎將獎勵“那些在生理或醫學領域做出最重要貢獻的科學家”。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願於1901年設立,分設生理或醫學獎、物理獎、化學獎、文學獎以及和平獎(經濟學獎於1968年由瑞典銀行增設)。

2019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揭曉,授予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調控領域

整理 | 葉水送

北京時間10月7日,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揭曉,William G. Kaelin, Jr.、Peter J. Ratcliffe、Gregg L. Semenza.獲獎。

其獲獎理由是:

獲獎理由:表彰他們在理解人體和大多數動物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機制中的貢獻。

2019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揭曉,授予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調控領域

2019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揭曉,授予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調控領域

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現場直播圖

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簡介

2019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揭曉,授予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調控領域

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願於1901年設立,分設生理或醫學獎、物理獎、化學獎、文學獎以及和平獎(經濟學獎於1968年由瑞典銀行增設)。

諾貝爾希望生理或醫學獎將獎勵“那些在生理或醫學領域做出最重要貢獻的科學家”。因此,在生命科學以及醫學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心目中,擁有崇高的地位,被視爲最重要的獎項之一。

在諾貝爾獎的百年曆程中,共有860多名獲獎者,其中女性科學家寥若星辰,只佔5.7%。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爲211名,平均年齡爲58歲。其中女性科學家只有12名,屠呦呦是其中之一,獲此殊榮尤爲榮光。

在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百年曆史中,有9次未頒發任何人,不知何故。雖然這個時間段集中在兩次世界大戰間,但諾貝爾獎官方給予的解釋是,“因爲前期沒有收到合適的提名者,因而中止接下來的評獎工作”,不可否認的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確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有39次頒發給個人,32次由兩名科學家分享,36次同時授予3名科學家。他們中有合作近40年的老搭檔,也有合作僅僅2年就問鼎諾獎的科學新秀,他們就是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如今,諾貝爾獎已經超越了國界,成爲人類共同矚目的獎項,它被各國人民視爲科學進步的風向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