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日傍晚,備受矚目的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重磅揭曉。Katalin Karikó博士和Drew Weissman博士共同獲得這一獎項,獲獎理由爲“通過核苷鹼基修飾,使開發出有效的抗新冠mRNA疫苗成爲可能”。

兩人曾共同獲得2022年醫學界最富盛名的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臨牀醫學研究獎,以及2022年的科學突破獎。時隔僅一年,諾獎花落mRNA領域也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此前就有不少科學家預測,mRNA生物技術一定會摘得諾獎,但具體是哪一年得獎很難預測。還有科學家認爲,mRNA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可能性更大。

Katalin Karikó是德國拜恩泰科(BioNTech)公司的科學家,Drew Weissman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疫苗研究教授。兩人合作開發的mRNA技術爲目前廣泛使用的新冠核酸疫苗提供了基礎。

這種技術在2005年被首次發現時並未引起業內的重視,但自新冠疫情以來,成爲了極具應用前景的熱門生物技術之一,爲未來疫苗和治療包括 HIV、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內的多種疾病帶來了廣闊前景。

目前,包括美國疫苗廠商Moderna與德國疫苗廠商BioNTech在內的mRNA領域頭部企業都在投入mRNA新型疫苗的研發,希望到2030年爲過去無法治療的癌症、心臟病等疾病領域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對mRNA的研究早在1980年代就開始了,涉及世界各地不同的科學家羣體。此前,關於誰應該憑藉mRNA獲得諾貝爾獎仍然存在爭論。

去年,《自然》雜誌曾在一篇介紹mRNA疫苗光環背後歷史的長文中寫道,除了Karikó和Weissman的名字之外,還囊括了美國加州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Robert Malone教授、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發育生物學家Paul Krieg教授、哈佛大學發育生物學家Douglas Melton教授、生物化學家Philip Felgner教授等在內的十多名科學家。

Robert Malone認爲,自己應該被視爲mRNA技術的第一個發現者。早在1987年,Malone就將mRNA鏈和脂滴混合,使人體細胞吸收了mRNA,並開始用其合成蛋白。1988年,Malone在筆記中寫道:“如果細胞能夠用被地送到其內部的mRNA合成蛋白,RNA就能成爲一種藥物。”而今天的很多包括新冠疫苗中所使用的mRNA技術,都是在Malone研究後多年才被髮明的。

BioNTech的聯合創始人吳沙忻(Ugur Sahin)曾形象地將mRNA疫苗開發人員比作人體免疫系統的工程師,就像蘋果工程師基於強大的計算平臺開發iPhone手機軟件程序那樣。藉助mRNA平臺,未來能夠爲大部分疾病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包括修復受損或患病的細胞。

Moderna的首席醫療官保羅·伯頓(Paul Burton)也表示,十年後,人們將有望真正可以識別疾病遺傳的原因,而且能夠相對簡單地去編輯這些遺傳基因,並使用基於mRNA的技術修復它。

“屆時,機器學習算法會識別出這些突變中的哪些導致了癌症的生長。 隨着時間的推移,它還會了解這些突變編碼的異常蛋白質的哪些部分最有可能觸發免疫反應。”他說道,“這樣我們就能夠製造出最有希望的mRNA抗原,並將其開發成爲個性化疫苗。”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