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後北洋政府抓住機會,在外蒙撤銷自治的情況下,派遣徐樹錚等進入庫倫,之後大總統徐世昌委任徐樹錚爲西北籌邊督辦,直接管理蒙古的事務。之後蘇俄派兵進入外蒙,圍剿恩琴,7月6日佔領庫倫,恩琴全軍覆沒。

我們時常認爲外蒙的獨立是在1945年8月14日,國民黨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開始的,實際情況卻是在1921年,在中國北洋駐軍被驅逐的時候,就已經實現了自治,脫離了中國政府的掌控。

外蒙一直在清政府的有效管轄之下,到了近現代,沙皇俄國把魔爪伸向這片廣袤的土地。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沙俄便趁機派人到外蒙遊說,拉攏和煽動一些封建領主醞釀叛亂。在沙俄的策劃下,以活佛布尊丹巴爲首的少數蒙古貴族,於1911年12月16日,宣佈成立大蒙古國。

此後北洋政府多次與沙俄交涉,1915年6月7日,與當時的沙俄簽訂了《中俄蒙協約》,協議規定,中國享有對外蒙的宗主主權,外蒙由中俄共管。外蒙從此進入“自治”的狀態。

1917年,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俄的統治,10月份,布爾斯維克奪取政權。外蒙當局失去了沙俄的扶持,於是產生了嚴重的危機。

之後北洋政府抓住機會,在外蒙撤銷自治的情況下,派遣徐樹錚等進入庫倫,之後大總統徐世昌委任徐樹錚爲西北籌邊督辦,直接管理蒙古的事務。

但是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皖系幹部徐樹錚將自己管轄的三個師四個旅全部投入到關內的戰場,僅剩下褚其祥第25旅4000餘人防守庫倫。

1920年10月12日,以恩琴爲首的舊俄勢力先後多次騷擾蒙古邊境,進犯庫倫,多次被褚其祥擊退。但是守軍的彈藥補給卻日漸匱乏,而且遲遲沒有後援的軍隊,多次催促北洋政府,都沒有消息。

直皖戰爭結束之後,北洋政府被直系與奉系共同把守,雙方也很快由之前的蜜月期,進入了鬥爭期,所以內閣總理靳雲鵬夾在中間,無暇分身。

1921年1月9日,恩琴率領俄蒙匪徒5000餘人,分三路進攻庫倫,褚其祥奮力抵抗,激戰了14天,傷亡達到450人。

靳雲鵬也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但是自己手中沒有兵馬,只能藉助曹、張兩位軍閥,而兩位軍閥也各懷鬼胎,雙方都稱願意出兵,但是需要財政出錢。

此時的北洋政府舉債過日,可見直奉雙方都是在擺姿態,沒有任何實際行動,而且當時張作霖的奉系軍隊距離庫倫不到500公里。

1921年2月3日,庫倫終於陷入敵手,隨後科布多、唐努烏梁海、恰克圖等地也相繼陷落。恩琴再次宣佈蒙古“獨立”,從此開始在草原上掀起了恐怖統治。

恩琴又被稱爲血腥男爵,參加過一戰,對待敵人心狠手辣,對沒有來得及撤退的北洋駐軍,屠殺殆盡。恩琴自封自己爲外蒙古親王,同時爲了籌集軍費,恩琴將本地居民輪流關進監獄,逼迫家人贖回。

蘇俄當局也一直密切關注着外蒙的局勢,蘇俄在1921年3月18日,致電北洋政府,要求共同剿滅白匪,但是被當時的北洋政府謝絕了。

之後5月25日,蘇俄紅軍同恩琴在恰克圖一帶展開了決戰,結果恩琴打敗,退守庫倫。6月15日,蘇俄再次致電北洋政府,徐世昌、靳雲鵬感覺到事態嚴重性,一面催促張作霖快些出兵,一面又要解決熱河爭端。

此時恰逢湖北發生兵變,全國注意力都在王佔元這裏。之後蘇俄派兵進入外蒙,圍剿恩琴,7月6日佔領庫倫,恩琴全軍覆沒。

庫倫的陷落,並非不能收復,但是直奉兩派軍閥,互相傾軋,各謀私利,從而導致庫倫的丟失。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蘇俄借穩定局勢之名,長期在庫倫駐軍,幫助外蒙建立政府,讓其脫離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