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招聘信息将万科送上了热搜。

5月7日晚间,万科在官方招聘平台上发布了5个社招岗位,包括猪场拓展经理、聚落化猪场总经理、开发报建专员、兽医、预结算专业经理。这些岗位均与“猪”有关,工作地点在深圳,要求拥有本科学历,以及2年或3年工作经验。

万科将食品业务单设一个事业部,说明相关业务已具备独立的条件。目前,万科包括五大事业集团和7个BU。

以房地产为主的万科为何打起了养猪的算盘,养猪是门好生意吗?

房企跨界的尝试

在猪肉价格接连高涨之下,近年来养猪这个传统行业已吸引了诸多“跨界者”,除了阿里、网易、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碧桂园、恒大等房企龙头,也早早进军养猪行业。

万科跨界养猪早有迹可循。2018年7月,万科创始人王石一行到陕西洛川县考察生猪种养结合、果畜循环等涉农项目。当年,万科便谋划种养循环产业园项目,打造饲草种植、种猪繁育、商品猪育肥和屠宰、食品加工和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随着万科将定位从 “城市配套服务商”升级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农业就成为其中一个部分。

而万科旗下的农业公司广州第六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涉及猪、羊、鸡、鸭等饲养,稻谷、小麦等农作物的种植,农产品加工、零售等。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认为,万科等类似企业近期的转型,和房地产业务的发展态势有关, “总体上看,当前传统房地产业务的发展面临很多压力,尤其是限价等政策下,企业的盈利指标推进相对困难。”

严跃进表示,从此次招聘的情况来看,万科将持续把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力点,而类似猪场经营的业务,与当前城市运营和社区运营等业务挂钩,有很强的业务发展机会。尤其是2019年猪肉价格大涨的情况下,猪场经营等业务可以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后续预计还会有房企参与此类业务,进而形成更好的产业链,也有助于房企借此积极进行转型。”

过去几年,万科一直基于地产主业进行多元化转型,开拓了包括物业服务、物流、冰雪度假、商业地产、长租公寓以及教育等新业务,不过,除了物业服务、物流仓储、商业地产,其他新业务的进展并非一帆风顺。比如,2017年万科推出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万村计划”,就遭受颇多阻碍,之后暂停扩张。

2018年开始,万科提出“收敛聚焦、巩固提升基本盘”的战略,先稳固房地产的根基,再开支散叶。

目前,万科的收入来源依然是房地产及相关业务。2019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 3678.9 亿元,同比增长 2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388.7 亿,同比增长15.1%,收入及利润增速均低于市场预期。其中房地产及相关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比95.9%,物业业务收入为127.0亿元,占比3.5%。

2020年初爆发的疫情,使一众房企遭受较大冲击,也刺激了房企加速寻找新增长点。

万科在招募信息中如此解释进军新领域的初衷:2019年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2020年年初的新冠疫情给万科客户购置食品带来不便,万科认识到,以服务现有客户为起点,在“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条上,与行业伙伴努力,争取“以普通家庭可支付的价格,为大众提供安全健康的日常餐食”。

业内猜测,万科食品事业部将借助旗下的物业、物流参与“从农场到餐桌”的重要环节。比如,万科旗下的万纬物流已进驻44个城市,获取138个项目,其中高标库123个,包括9个高标库与冷库一体化综合物流园,冷库15个,拥有1000万+平方米的仓储物流面积,这为万科食品业务的物流运营提供了便利条件。

养猪是门好生意吗?

作为全球第一大生猪生产国及猪肉消费国,中国生猪的出栏量及猪肉消费量占全球比重均在50%以上。

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2019年全国生猪产能下降较多,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生猪存栏31041万头,同比下降27.5%,全年生猪出栏54419万头,同比下降21.6%。市场供给不足直接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养猪成为最大的风口。

其中,“养猪第一股”牧原股份的股价全年暴涨209.05%,创始人秦英林家族身家暴涨至1173.8亿元,位列201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9名,排在字节跳动张一鸣、顺丰控股王卫的之前。

即便2020年生猪生产持续恢复,猪肉价格涨幅有所缓,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养猪企业依旧处于红利期。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猪肉平均价格为43.02元/公斤。

受益于猪肉价格上涨,养猪企业业绩大增。以牧原股份为例,2019年实现营收202.21亿元,同比增长51.04%,净利润达61.14亿元,同比增长1075.37%。

而在2020年第一季度,牧原股份的业绩更为喜人,收入同比增长164.75%至80.70亿元,净利润41.31亿元,同比增长863.75%。

养猪的毛利率甚至高于卖房。2019年牧原股份的生猪毛利率为37.05%,相比之下,万科的房地产和相关业务结算毛利率为27.2%。

饲料及养殖行业资深人士余际新告诉《21CBR》记者,牧原股份保持高利润的核心因素在于两点:一是生物安全做得较好,有效防控非瘟疫情,保证生猪存栏量维持较高水平;二是“自繁自养”模式压缩了成本,扩大了利润空间。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较低,规模化养殖水平仍有待提高,发展空间也很大。这对于跨界的地产公司来说,正是机会。

余际新告诉记者,养猪行业的门槛主要在于资金,从建猪场的早期投资,到买母猪、生产小猪、生长大猪等过程,需要不断投入饲料、疫苗和人工,是很大一笔投资。一般生猪的生产周期是6个月 ,每头猪至少花费1000元的饲料和药品。

他认为大企业跨界养猪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资金实力雄厚,二是硬件和技术设施更好,“企业跨界养猪,多半需要新建猪栏,经更专业设计,包括通风、降温、污水处理等内部自动化流程,空间布局都会更合理,这样对整个猪场的生物安全防御,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都会有帮助。 ”

而风险主要在于管理和技术问题,“企业多会请相关的专业人员来管理,但团队协调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

方正证券的研报预计,随着多地陆续组织开学,餐饮业逐步恢复正常,将带来大体重猪的逐步消化和消费端的回暖,生猪价格仍将维持较高的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