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招聘信息將萬科送上了熱搜。

5月7日晚間,萬科在官方招聘平臺上發佈了5個社招崗位,包括豬場拓展經理、聚落化豬場總經理、開發報建專員、獸醫、預結算專業經理。這些崗位均與“豬”有關,工作地點在深圳,要求擁有本科學歷,以及2年或3年工作經驗。

萬科將食品業務單設一個事業部,說明相關業務已具備獨立的條件。目前,萬科包括五大事業集團和7個BU。

以房地產爲主的萬科爲何打起了養豬的算盤,養豬是門好生意嗎?

房企跨界的嘗試

在豬肉價格接連高漲之下,近年來養豬這個傳統行業已吸引了諸多“跨界者”,除了阿里、網易、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碧桂園、恒大等房企龍頭,也早早進軍養豬行業。

萬科跨界養豬早有跡可循。2018年7月,萬科創始人王石一行到陝西洛川縣考察生豬種養結合、果畜循環等涉農項目。當年,萬科便謀劃種養循環產業園項目,打造飼草種植、種豬繁育、商品豬育肥和屠宰、食品加工和冷鏈物流爲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隨着萬科將定位從 “城市配套服務商”升級爲“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農業就成爲其中一個部分。

而萬科旗下的農業公司廣州第六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已涉及豬、羊、雞、鴨等飼養,稻穀、小麥等農作物的種植,農產品加工、零售等。

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認爲,萬科等類似企業近期的轉型,和房地產業務的發展態勢有關, “總體上看,當前傳統房地產業務的發展面臨很多壓力,尤其是限價等政策下,企業的盈利指標推進相對困難。”

嚴躍進表示,從此次招聘的情況來看,萬科將持續把農業作爲一個重要的發力點,而類似豬場經營的業務,與當前城市運營和社區運營等業務掛鉤,有很強的業務發展機會。尤其是2019年豬肉價格大漲的情況下,豬場經營等業務可以成爲新的盈利增長點,“後續預計還會有房企參與此類業務,進而形成更好的產業鏈,也有助於房企藉此積極進行轉型。”

過去幾年,萬科一直基於地產主業進行多元化轉型,開拓了包括物業服務、物流、冰雪度假、商業地產、長租公寓以及教育等新業務,不過,除了物業服務、物流倉儲、商業地產,其他新業務的進展並非一帆風順。比如,2017年萬科推出的城中村改造項目 “萬村計劃”,就遭受頗多阻礙,之後暫停擴張。

2018年開始,萬科提出“收斂聚焦、鞏固提升基本盤”的戰略,先穩固房地產的根基,再開支散葉。

目前,萬科的收入來源依然是房地產及相關業務。2019年,萬科實現營業收入 3678.9 億元,同比增長 23.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 388.7 億,同比增長15.1%,收入及利潤增速均低於市場預期。其中房地產及相關業務的營業收入佔比95.9%,物業業務收入爲127.0億元,佔比3.5%。

2020年初爆發的疫情,使一衆房企遭受較大沖擊,也刺激了房企加速尋找新增長點。

萬科在招募信息中如此解釋進軍新領域的初衷:2019年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2020年年初的新冠疫情給萬科客戶購置食品帶來不便,萬科認識到,以服務現有客戶爲起點,在“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產業鏈條上,與行業夥伴努力,爭取“以普通家庭可支付的價格,爲大衆提供安全健康的日常餐食”。

業內猜測,萬科食品事業部將藉助旗下的物業、物流參與“從農場到餐桌”的重要環節。比如,萬科旗下的萬緯物流已進駐44個城市,獲取138個項目,其中高標庫123個,包括9個高標庫與冷庫一體化綜合物流園,冷庫15個,擁有1000萬+平方米的倉儲物流面積,這爲萬科食品業務的物流運營提供了便利條件。

養豬是門好生意嗎?

作爲全球第一大生豬生產國及豬肉消費國,中國生豬的出欄量及豬肉消費量佔全球比重均在50%以上。

受“豬週期”下行、非洲豬瘟疫情衝擊等因素影響,2019年全國生豬產能下降較多,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生豬存欄31041萬頭,同比下降27.5%,全年生豬出欄54419萬頭,同比下降21.6%。市場供給不足直接導致豬肉價格上漲,養豬成爲最大的風口。

其中,“養豬第一股”牧原股份的股價全年暴漲209.05%,創始人秦英林家族身家暴漲至1173.8億元,位列201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9名,排在字節跳動張一鳴、順豐控股王衛的之前。

即便2020年生豬生產持續恢復,豬肉價格漲幅有所緩,但依然處於較高水平,養豬企業依舊處於紅利期。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截至5月6日,豬肉平均價格爲43.02元/公斤。

受益於豬肉價格上漲,養豬企業業績大增。以牧原股份爲例,2019年實現營收202.21億元,同比增長51.04%,淨利潤達61.14億元,同比增長1075.37%。

而在2020年第一季度,牧原股份的業績更爲喜人,收入同比增長164.75%至80.70億元,淨利潤41.31億元,同比增長863.75%。

養豬的毛利率甚至高於賣房。2019年牧原股份的生豬毛利率爲37.05%,相比之下,萬科的房地產和相關業務結算毛利率爲27.2%。

飼料及養殖行業資深人士餘際新告訴《21CBR》記者,牧原股份保持高利潤的核心因素在於兩點:一是生物安全做得較好,有效防控非瘟疫情,保證生豬存欄量維持較高水平;二是“自繁自養”模式壓縮了成本,擴大了利潤空間。

目前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集中度較低,規模化養殖水平仍有待提高,發展空間也很大。這對於跨界的地產公司來說,正是機會。

餘際新告訴記者,養豬行業的門檻主要在於資金,從建豬場的早期投資,到買母豬、生產小豬、生長大豬等過程,需要不斷投入飼料、疫苗和人工,是很大一筆投資。一般生豬的生產週期是6個月 ,每頭豬至少花費1000元的飼料和藥品。

他認爲大企業跨界養豬優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資金實力雄厚,二是硬件和技術設施更好,“企業跨界養豬,多半需要新建豬欄,經更專業設計,包括通風、降溫、污水處理等內部自動化流程,空間佈局都會更合理,這樣對整個豬場的生物安全防禦,生產經營效率的提高都會有幫助。 ”

而風險主要在於管理和技術問題,“企業多會請相關的專業人員來管理,但團隊協調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

方正證券的研報預計,隨着多地陸續組織開學,餐飲業逐步恢復正常,將帶來大體重豬的逐步消化和消費端的回暖,生豬價格仍將維持較高的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