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殺手,近80%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然而,單純控制好血糖,並不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糖尿病患者需要血糖、血壓、血脂均達標。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糖友對血糖、血壓很看重,卻總是忽略血脂這部分。

在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衛教師們在做“共同照護”評估,與糖尿病友聊天、詢問其對用藥、飲食、運動等方面時,發現有些糖友的依存性很好,飲食、運動、藥物等都在按照衛教師的囑咐去執行,每天按時服用降糖、降壓的藥物,但是很多人卻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對血脂不太注重,覺得喫降脂的藥可喫可不喫,經常忽略。

那麼,提問血脂對糖尿病人來說重要嗎?

答:相當重要。

一、血脂紊亂的危害:

1.血脂紊亂竟然會致命

2型糖尿病患者中約有78%患有高脂血症,也稱血脂紊亂。血脂就是血液中流動的脂肪類成分,主要包括膽固醇、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當檢查出現血液中上述指標過高或過低時,就叫血脂代謝紊亂。

血脂的這4個主要指標中,有3個(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有害的,升高了會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逐漸堵塞血管,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有些斑塊不穩定,就像餃子一樣,皮薄餡多,如同血管裏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破裂導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危及生命。

不僅如此,高脂血也是腦血管病、腎動脈硬化性疾病、眼底動脈血管病及四肢等周圍血管病的易患因素,嚴重的危害着人類的健康。

2.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危害最大

在血脂紊亂的3個有害指標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危害最明確。

LDL-C正常情況下是以非氧化狀態存在,非氧化的LDL-C並不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而糖尿病患者體內氧化應激增強,會使LDL-C被氧化成了氧化修飾的LDL-C,這些氧化了的LDL-C纔會沉積在血管內壁,人體內血管就被堵住,導致粥樣硬化。

這些被堵住了的血管就不能完成它供給的任務,如果是冠狀動脈被堵住了,就會導致心肌梗死,如果腦血管被堵住了,就會導致腦梗死,如果下肢動脈被堵住了,就會導致糖尿病足,甚至會導致截肢等嚴重後果,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應該更積極、更嚴格的控制這些指標,才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提高生活質量。

二、血脂紊亂如何調理?

均衡飲食是調脂治療的基礎。糖友需要控制每日主食的攝入量,原則與糖尿病相同,一般每日主食250~300克(5~6兩),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尤其多選擇大豆及其製品。烹飪時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不選擇動物油。

食物中的膽固醇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糖友應避免進食。如:動物內臟、動物皮(雞皮、魚皮、豬皮等)、魚子、蟹黃等。雞蛋黃雖然是高膽固醇食物,但因其本身含有乳化膽固醇的卵磷脂,使膽固醇不易沉積在血管壁上,所以,血脂異常的糖友隔日喫一個雞蛋是可以的。

運動方面,與糖尿病的要求一樣,遵循“一三五”原則,即飯後1小時運動,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每週至少保證5次以上的運動。運動時注意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除了飲食、運動,糖友出現血脂異常時是需要喫藥的,所以糖友們按時服藥是很重要的哦。

三、血脂正常了還要服藥嗎?

血脂紊亂一般無症狀,被稱爲隱形的殺手。血管徑堵塞70%以上纔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此時病變已經嚴重到一定程度了,因此必須早發現,早治療。

經過飲食、運動、服藥的治療,糖尿病友血脂正常後,仍需要堅持服用調脂藥。一方面,血脂紊亂與血糖異常一樣,都是長期甚至終身的問題,需要長期治療,停藥後往往還會復發;另一方面,調脂藥物的使用可以大大減少糖友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四、糖友如何確定血脂是否達標?

不同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標是不同的,不能僅憑化驗單上的箭頭判斷血脂是否達標。一般可遵循以下標準:

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的目標爲低於1.8mmol/L;無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的目標爲低於2.6 mmol/L。

糖友血脂沒有達標時,也無需過分緊張,除了諮詢專業醫生,選擇安全有效的調脂藥物以外,還應注意飲食,減少脂質攝入量,並適量運動,戒菸限酒。

溫馨提示:

糖友查血脂的注意事項:

1、檢查前一晚8點後禁食、不禁水,應空腹10-12小時以後抽取晨間靜脈血。

2、抽血化驗前2周內應維持原來的飲食,並保持體重穩定。

3、檢查前一晚保證充足的睡眠,抽血前休息5分鐘。

4、取血前最好停止服用影響血脂的藥物2-4周,如避孕藥、某些降壓藥、激素等。

5、抽血前4-6周內應無急性病發作,如發熱、急性感染等。

另外,提醒糖友們:一定要聽醫生的醫囑,按時服藥,避免用保健品代替藥物,並應該按時複查。

——黑龍江瑞京糖尿病醫院供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