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來認爲讀電子書和讀紙質書是有區別的,因爲自己喜歡讀紙質書,電子書基本不讀,但自己也從未質疑過兩者是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我也從未懷疑過讀電子書的效果會差於讀紙質書,對自己的選擇,而僅僅是認爲自己的習慣區別而已,於是在有些場合我也對很多人提出的這個問題,並沒有做出二選一的主觀判斷,都以兩者不分仲伯作爲別人提問自己的回答。

但有一次我讀到一位老文學評論家的文章,我對此的理解從此有了確定的答案,這位老文學批評家是讀了一輩子的書,也對此問題做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就是作家雷達,還是老前輩們有見解,並且一針見血的指出兩者的本質區別,讓我從此可以明確我的選擇並不是因爲習慣,而是好與壞的潛意識判斷。

這位老前輩說:讀書需要“關機”,需要沉浸,需要專一,需要暫且的切斷與外界的聯繫,進入一種類似於生命體驗的狀態,即是讀消遣書,也要入乎其內,才能得其妙處

這個“關機”一詞纔是讀紙質書與讀電子書的本質區別,只要上網,你就處在一個“接線員”狀態,隨叫隨到是你的特徵,這種環境你根本無法得到好的沉浸,所謂生命體驗更談不上,而且會不斷的陷入到各種的鏈接中去,隨着這些鏈接自己不自覺的走入了,以興趣和好奇心而產生的迷宮,忘記你的初衷。

同時,在網上你還會不經意的獲得大量的書單,我之前也在多篇文章中闡述書單的危害,因爲書單是一羣人的榜單,而不是你的“菜單”,每一個書單都是針對部分人,而不是全部的人,而且在商業環境中,很多書單背後是資本的運作,更多的是消費意識形態的包裝和興趣引導,讀者的閱讀方向被綁架,榜單變成“綁單”

而這些你一旦上網,一旦拿起手機,任何一個手機菜單窗口都會帶有這種引導,書單是源自你的知識譜系,而不能是靠一些人的品味,一旦交叉就會打亂你的原有知識譜系的建立,非但不會給你在梳理知識上有所幫助,還會帶來消極的危害。

自己讀過一些電子書,我感覺兩者的最大區別是記憶,紙質書的劃線和圈點具體在哪個位置,自己很容易會找到,因爲記憶存儲在那本書大概多厚的位置上,它是一個形象化的記憶,而電子書卻是一個簡單的阿拉伯數字,這個數字我無法在今後使用圈點劃線的重點部分內容時,能夠準確而快速的把它們找出來,也許這僅僅是自己的個人主觀意識,並不具有普遍性。

總之兩者區別的爭議還是蠻大的,也許就像一些老作家還喜歡用稿紙寫文章一樣,我認爲他們用電腦和用稿紙的區別感受,類似於我們今天用讀電子書和讀紙質書的區別吧。

文:餅子

歡迎關注,和我一起讀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